这是一本构思精巧、有意思的小书。作者在后记里提到,原是打算休息放松时写的一篇小文,没打算写很长,但写着写着,“创作的乐趣就在于意外,随着故事展开,角色们会自己活起来,跳出作者的掌控,很多情节不必多想,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我要做的工作,只是敲击键盘,把这些东西从脑子里召唤出来。”这又让我想到了福楼拜的故事,当他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在最后写到包法利夫人之死后嚎啕大哭,他的好友见他如此问他为啥不修改一下结局,福楼拜却说这是角色自身发展出来的,作者也只是一个记录者而已。两个创作的灵魂如出一辙,他们的故事里的主人公们就这样进入了他们的脑海里,活灵活现,妙语连珠,有着各自的成长路线,然后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小书上。
《太白金星有点烦》,刚一开始读,就被这巧妙的构思所吸引,将西游记里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人物安排在一个“西天取经”的项目上,让我们这些埋在写字楼格子间的打工人分外熟悉。这里有我们似曾熟悉的场景,但却有着我们之前没有过得复杂的弯弯绕绕,我常常感慨于作者是如何将这人情练达贯穿自然地游走其间的。小说的情节有点借鉴侦探小说的味道,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总有一些不合理或者不寻常的细节波动,让人总是忍不住想要探究下去的阅读的动力,就像“解密”一样精彩,当所有的迷雾重重终究散去、太阳即将现出之时,恰恰也是主角们新生的开始,就像《长安的荔枝》里那样,不论是朝廷,还是天庭,也许这终归是一场低开高走并回归田园(或者是人间)之路。
故事的情节就不多说了,就像侦探小说一样,无限空间还是留给读者的想象吧。人情人性的描摹也是可圈可点,可供人就着花生毛豆啤酒琢磨琢磨。读到全书结尾处时,让我想起了这半年来追的烽火戏诸侯的《剑来》,以及圣骑士的传说写的《修真聊天群》,也许,在修真境界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需要面临的是相同的困惑——比如神性与人性如何取舍、如何平衡、如何超脱……
在这里,太白金星李长庚终于了悟了“超脱因果,太上忘情”,成为了金仙,真正地言出法随,但也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在《修真聊天群》白前辈也在抗衡“天道无情”,寻找超脱之法;在《剑来》里逐步走高的陈平安也意识到自己的神性与人性的对抗……他们都走在一条修真或者修仙的上升之路上,但路的那一端就一定是他们想要的吗?
很喜欢这里提到的一个小角色——广寒宫里的吴刚,练就了砍桂树神技——了解不同的角度、力度砍后树木自行复原的时间和状态,书中这样写到:
这确实是神乎其技,李长庚啧啧称赞了一阵,突地又涌起一股同情:“这又有什么意义?桂树原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有你不多,无你不少。你自以为精通了伐木之技,到头来却连一丝裂隙都留不下来。”吴刚挠挠头,深思片刻方道:“好像是没什么意义。不过……”他拎起斧子,“哪个人不是如此?”
想起一段十三邀里对俞飞鸿的采访,当我听到这样一个事业有成的大美女提到“其实生命本身是件毫无意义的事”时,还是挺震撼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也逐渐理解了这段话,“既然生命本身毫无意义,我不想太过于哲学,那么为了能够在人世这一遭里好好当个凡人,每天找点安于生活下去的事情,就当自欺欺人、活的乐呵一点吧”。
也许生命毫无意义,也许所奔向的目标都是虚妄,但这都没有什么,当置身在这段时光长河之时,切实地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