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保罗在分析“站在起点的思考者”面对的陷阱时,首先给出了两个结论:
第一:刻板的教条主义的诱惑——相信真相不是通过推理得到的,而是通过一些预设的非智力的忠诚得到的。
第二:主观的相对主义的诱惑——相信不存在判定任何事情是真是假的思维标准。
“预设的非智力的忠诚”让我一头雾水。
首先,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我的理解,所谓“预设的非智力的”,可能是指,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接受一些预设的、被灌输的、未经验证或者未被推理的、未经认知的结论性的观点和信念,并且通过这些信念来直接判断事情的好坏。
而所谓“忠诚”,可能是指人们坚信这些观点和信念,从不对它们进行检视和反思。
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件新的、需要判断的事情时,会自动根据我们固有的、未经检视的观点或信念去快速的得出结论。
第二点似乎更好理解——不承认存在客观的、统一的标准,我们就可以依据自己设定的、并不一定正确或者合理的标准去判断一件事情是好是坏,我们要接受它还是拒绝他。
这两个陷阱,都为人类认知闭环的本能开了方便之门,让我们可以方便的快速得出结论。
或者我们可以认为:我们在训练自己的心智时,需要警惕一切可以让我们轻易、快速得出结论的倾向、标准、思维过程。
另外,我越来越讨厌专业词汇——叙述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深入浅出,应该是让倾听者轻松、准确、完整、无歧义的理解你想要表达的意思。而任何对专业词汇的滥用,都会有损于这个目标。
在我们说话、写作、讲述、劝说、开解……在我们进行一切交流活动的时候,必须牢记:准确无误地传送自己的意涵是交流可以存在的基础。这个基础的牢固建立,需要我们用对方的理解能力和理解习惯来组织自己的语言。我们的目标是交流、是持续不断的得到反馈,而不是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