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南方的气温就介么任性过渡到夏天,湿与热这对好朋友开始了它们的友谊。
已经有一个多月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周末都没陪陪宝宝和爸妈。提前几日开始跟妈妈商量,周末陪他们出去逛逛街,需要看点夏天的衣服了,年纪大的人买衣服需要亲自试穿,在网上买来不合适又退,还得再找再买,太费时间,也并不省钱。一向抠门的妈妈考虑到确实没衣服穿了,就同意了。
今天出门前开始给妈妈打预防针,今天出去主要看夏天穿的衣服,需要看什么提前做好计划,只看自己需要的,看中了就买,我也会尽量带她们去看平价点的品牌。
就这样逛一下午,五个小时,妈妈需要的上衣、裙子,宝宝的裤子,爸爸的凉拖都买到了。中间还带他们去吃了甜点和小吃。我印象中,这么和谐的购物气氛在我家里还是第一次。每个人都在认真挑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去计较价钱,去计较自己够不够资格穿好的,去计较谁买了谁就不能买了。
原来一个家庭的安全感都体现在细节之处,体现在那几十、几百的计较与否,体现在违心放弃所需所好与否,体现在考虑是否适合自己之前偷偷瞄向价格牌与否。
回忆以前一家三口出去买东西,看中了什么满眼都是父母心疼、为难的脸,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没必要花这么多钱,现在看来没多少,也就两三百,当时已是巨款。
大学期间三天两头地往商场里钻,只能在打折的衣服挑挑拣拣,有时甚至都不考虑适不适合自己,能穿下就带回去,那点虚荣心和不安全感,似乎以这种方式能找补回来。满眼都是自己买不起的东西,兴奋劲一过,自卑感再次满坑满谷。
大学毕业考研究生,接到学校复试通知后,我的兴奋点根本不在准备复试上,而是终于可以跟父母开口去国民少女品牌阿依莲和淑女坊(并不是淑女屋,啊哈哈!)畅快买一次衣服了。当然,再多的粉色和花边也救不了我面试时的表现,好在初试成绩够高拉平我很差的面试,没有被踢出局。
研究生期间谈恋爱,延续了大学时期的爱好,拉着当时的男朋友满商场瞎逛,看到买得起的看着顺眼的就买回来,更多时候是在过眼瘾。过完了就去淘宝淘一堆廉价衣服找补自己。刚开始男友还容忍我,随我遛他,眼睁睁地看着我明明没什么需要的,在商场里硬是能死逛一下午和一晚上。
后来感情稳定了,他的理科生本性暴露,频繁跟我吵架,你也没什么需要的,在这里逛到人仰马翻有意思么,看中你嫌贵不买,回头去淘宝找同款,那同款能一样么,穿几次不喜欢了又接着买,是不是有病啊!心情好的时候宠着我,随我折腾。心情不好两人闹到天翻地覆。现在想想,他知道我有问题,只是没明白为什么有问题。
逛十次能有八次吵架,吵到后来我也厌烦了,对逛街也提不起兴趣了,全部重心放在了马爸爸家里撒欢买,便宜就多买点。硕士毕业时我扔掉的衣服堆在一起,都跟我差不多高了。重点是我还是天天觉得没衣服穿。比较好笑的是,以后出门逛街都是因为当时男友现在的老公需要添置什么了才去,我很少再逛女装,偶尔有那么一两次试了一件衣服,看中一个包,老公都恨不得跪求买下,反而慢慢锻炼了我果断决策能力,嗯。刷卡去吧。
意识到自己有问题,慢慢矫正是生完宝宝以后。消费观念的刷新,也是在与一些朋友交往中无意识地吸收到一些我没接触过的消费理念,意识到自己的消费观是穷人的消费观,用时间去找补物质的缺乏,其实得不偿失。阅读也带给我不少的帮助。
我现在的衣橱里每个品类都控制在六七件衣服,黑白灰为基础色,进与出严格把控,应付日常穿着毫无问题,更重要的是我感到需要什么的那一刻我不会再多去犹豫,而只考虑是否需要且喜欢。
今天,为什么感到必须记录,是因为不仅是我,而是我整个家庭,消费观念已在慢慢刷新了。认真讲,家里经济条件较以前是好一点了,事实上还是很脆弱,只是我们对未来没有那么惧怕了,人的心里也没那么穷了。
这么多年逛的那些街,其实是我自己迷失在了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