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87,公孙丑章句上8-1》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87,公孙丑章句上8-1》

   今天是丙申年戊戌月乙丑日,九月初十,2016年10月10日星期四。今日辛亥革命纪念日。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禹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一,一贤两圣,三重功夫。

    1,子路,是勇于自修的人,惟恐自己失于不和而不能及时改正,所以,只要有人指出他的过失,就显得很高兴,庆幸自己可以改过了。程颐先生盛赞说,子路的"闻过则喜"这一条,可以做百世之师了!

   2,《尚书》上记载:"禹拜昌言。"也就是说,不等自己有了过失再改,禹是主动征求好的意见,他是听到善言就给人敬礼,虚心追求和诚心接受所有人的所有的好意见。

   3,大禹更厉害了,"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中心意思就四个大字:与人为善。后面两句是解释"与人为善"有两方面表现:一是舍己从人,也就是说,我有不足之处,那就舍弃自己的不是,直接接受别人的是,顺从得毫无勉强,干脆利落,了无痕迹,认定好的就没有人己分际;二是乐取于人以为善,开开心心的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善德。

   二,人之一生需要处理天人物我四个关系,我与我的关系,我与人的关系,我与物的关系和我与天的关系。

   子路之喜,虽然说"闻过则喜",仍然有很强的我执,未能忘己。

   禹拜昌言,仍然有一个"别人的善言",未能忘人。

   大禹的"与人为善"呢?人己两忘,形迹俱化。只见善行,不见人我。

   (现在的"与人为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了,现在通常解释为善意帮助人的意思。这一点需要注意了。)

    三,胸襟与修养。

    一贤两圣的三重境界启示我们,胸襟直接决定修养的层次。

   影响胸襟的往往是胜心和嫉妒心。曾国藩先生的三戒之一即"戒忮求",忮,音质(Zhi4),嫉妒的意思,求是贪求。可见,嫉妒心是人人常有,且妨碍人的修行。是病,得治。

   怎么治呢?扩大胸襟,人我两忘,以善为念,与人为善。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