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它是人生的一条分割线,与十八岁成年不同的是,它意味着你比成为一个成年人更进了一步,你要开始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些必要的规划,你会发现你身边的朋友都在快速的成长,你面临着即将毕业,你可以选择继续安逸,考研深造;亦或是离开熟悉的校园,进入一个全新而未知的领域——社会。
我是一个即将步入20岁的孤独症患者,喧闹的人群中会感到异常的不安,不想见到陌生人,甚至懒得和熟悉的人打招呼,是一种病吧,有时候会觉得周围越热闹,自己越孤单,好想逃离这个人海织成的牢笼。
一直在研究如何跟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这个世界上好像真的有天生就气场不合的人。你所讨厌的处事原则也许是别人引以为傲,一直信奉的人生哲学。就像我们经常说某某是绿茶婊,心机婊,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人的人生并不会因为我们对于他们的或好或坏的评价而受到丝毫的影响。他们依旧用自己的方式在努力着,他们中有很多人都很卖力,很花心思的去做好哪怕每一件小事,他们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优点。
大学这三年的经历,让我深深的领悟到有的时候温柔的力量,那种坚持而有韧性的力量,比大声的宣誓,暴躁的怒骂来的更有意义,就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一点点地,感化人于无形。特别是对于一个女生而言,世人心中普遍向往温柔,善解人意,说话细声细语的女生,这样的女生总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来自于男生和女汉子们的帮助,省下更多的力气。而近几年来兴起的女汉子呢,无疑是强大的,但也注定要承受更多的来自外界的非议与压力。我自己呢,就这样纠结的游走于女生与女汉子之间。
想象与现实总是有很大的差距,人与人之间的想法也总是千差万别,你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认同你的想法,更是难以做到让周围的每个人都满意。生活有的时候真的必须要先苟且,诗和远方是要有的 ,但它们有时更多的只留存于你的心灵深处。你可以有你的梦想,也可以有自己的坚持,但你不可能让你身边的人都去认同你。我是一个医学生,可我酷爱文字和音乐,相反,对于我自己的专业课,我并没有太大兴趣,但是我还是得先学好自己的专业,再一边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我会在课余的时间去码字和唱歌,他们也许在我的某些同学和家人眼里是一种消遣,是不务正业,玩物丧志,然而对我来说,它们是我的精神支柱,是照亮我心灵的灯塔,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理想。
对于即将到来的二十岁,有期待,但也有很多对于现实的恐慌与担忧。于我而言,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作为一个大三的学生,一个苦逼的医学生,我该继续坚持学医呢,还是留在学校安安分分的当一名大学老师,又或者出去闯一闯,自己创业。继续坚持我的写作和音乐梦。
我想我会坚持下去的,即便暂时我只能苟且,只能做一个不被人所理解的追梦人,我也想继续未完成的梦。有梦的人,心中有诗和远方的人,终究还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