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缺啥别缺德,有啥别有病。”
但是,人吃五谷杂粮,谁能保证不生病?
小宝最近有点儿上火,小便的时候老说疼,从外观又看不出什么异样,但还是担心哪里有问题,于是只好上医院找医生。
医生询问了一些情况,简单看了一眼,说:“去检查吧!”开了“泌尿系B超”的检查单,还让化验尿常规。
疫情还没结束,医院人比较少,以往B超室门口的候诊座椅人满为患,现在居然连队都不用排,直接进去检查。
让小宝躺在检查床上,我们两个人按住他,但他还是大哭,来回扭动身体。一岁多的孩子对这个凉凉的按到他肚子上的机器太恐惧了!就算是能听懂你所说的“不疼”也无济于事。
幸好,几分钟就检查好了,一切正常!
尿常规最终没能化验成,因为小宝不配合。医生让我们先回家,第二天早上再来化验。我们听医生的。
第二天化验的结果也是正常。医生最后开了一些清热去火的口服液。
再次去缴费的时候,发现卡里的余额不太对,就让打印了清单。
问题出在B超。清单上显示:
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 80元
超声PACKS医用诊断报告系统 15元
医用消毒超声耦合剂 9.5元
80元这一项是明白收费——之前的申请单上已有显示,所有人都知道B超检查要80元。可是,后面的两项,如果不是打印了清单,谁又能清楚地知道呢?反正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些收费名目。这是不是隐性收费呢?为什么不像那个80元一样直接显示到B超申请单上呢?
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两个现象:
一、只要一发烧,就得检查血常规。
发烧检查血常规,这本身没有问题。原来的血常规检查一次18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47元,因为只要检查血常规,就必须带上C反应蛋白(29元)——这是我不能理解的。年前,这项检查又从47元提高到了59元,医生说,很多项目的费用都调整了。
二、医生开药有约定——其实,这一点只是我的猜测。
去年冬天,小宝天天“起早贪黑”地跟着我上班,吃饭和睡眠时间都不能保证,抵抗力下降,经常生病。
去医院几次,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情况——不同的医生开药很有规律:同一个医生总习惯开某一种药。
比如,同样是小孩儿发烧,一个医生开的是抗病毒口服液,那找他看病的小孩儿都开了这种药;换了一个医生,他就问你有没有喝蒲地蓝口服液,前前后后的小孩子开的都是蒲地蓝;第三次的医生给开的是芩翘口服液,那他给几乎所有的病号开的药方里就必含芩翘口服液。
并且,这些“中成药”的价格都相当高,一盒都在六七十元。
这样一来,即便是普通的感冒,只要进了医院,最少都得花上一百多,挂号费+诊察费+检查费+特殊材料费+药费。
虽然每年都按时交了医疗保险,但门诊上是无法报销的,只有住院才可以。
所以还是别生病的好。
饮食健康,作息规律,加强锻炼,少跟医院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