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只想做我自己,可以不机灵,要够踏实,就像文概郑伟老师说的那样行自己所行。如若人不能为(wéi)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对我的三观有足够的信心,我的为(wéi)己也断然不会出格。现在略渐“佛系”的自己也在不停地遇见,思索,记录,充实和向善。我不知道父母怎样塑造我的那种意识,可能天生?别人很羡慕我的这一点:假若有人对你说了一半的话而因为某些不可言状的原因不继续说了去,绝大多数人都会心里别扭,或是好奇的紧,或是暗自嫌怨之间的不信任,等等,而我则绝无苦恼,像个逍遥者。你说我便愿听,你不说我也定然不会强求,也没那个必要。越发的不记事,也不知道是药物原因还是心理暗示,哪里管的了别人这么多事儿?活脱脱一个理性倾听者,这可能也是我身上唯一的理想了吧。王园老师说君子之交的时候说到“啸”,有时候心意相通便真的知足了。
目睹了科研的消息以及大家的言语行动之后,略微有些黯然,也可能不是略微,像是一个自我检讨。这件事带给我的更多的,反而是对自己的怀疑,怀疑自己的坚持在这个以利益为源的社会可能无一是处,怀疑自己的所谓佛系不过是自己道行不如别人的自我慰籍,怀疑自己其实根本不知如何自处而每每逃避,怀疑自己毫无遮掩的天真烂漫一文不值,怀疑我是否有能力立足于这么社会的社会,怀疑这世间根本没有一杆秤、一本簿……无非是遇到个人利益与小团体利益不得已而产生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但确实给我带来了灰暗的感觉。
被世人误解而现如今变成准则的人不为(wèi)己,这便是可悲社会的真实写照了。为自己的利益谋求无可厚非,当然,仅有的优质资源那是个人的福泽,旁的人无论怎样眼红不会也无法夺了去。但当大家都有机会的时候,由某个所谓朋友来径自取消我们的资格,这就有点可怕。凡事也不可能就像我想得这么简单,但我现在也只能开化到这种田地。虽然我也算有些识人能力,可毕竟直观片面的很。我当然会妥协,也是形势所迫,碰上我这样大多数时候能想着别人的人,怕是真真难,所以不再时常挂怀自己为别人做的事,更十分感激不尽能替我稍作考虑的人。我也不是什么圣母白莲花,更不可能无欲无求,但总是会犯在文章中把自己圣母化这丑陋的毛病,在改了。现在真的很愿意能特别锋利地指出自己的丑陋、见不得人之处,感觉这种苛刻的自我检讨反而比讨檄他人过失来的更酣畅淋漓了许多,可能也是慢慢有勇气面对一个立体的自己了吧。
有时候觉得自己喜恶太过分明,不甚好,太轻易去给别人的人格作评判,明明相处无几,也不知哪里来的自信去暗自揣度,也在改了。但或许这也是我的一种“向善”模式,往往经过一起处事才知道自己误解了某个善良人儿的时候,心里会恍然舒缓,像发现自己藏在哪里而被忘了的钱,感叹上一句“世上还是好人多”。自己换角度去想,竟也是大大受益,原来的自己过分苛求,拼命想人见人爱,活的也是钻牛角尖的累。可现在越发觉得不怕别人不喜欢我了,如若自己能够通过慢慢相处交流,来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厌恶,是该多有成就感啊。存在即合理,未知也不得不尊重,所以变得不那么以面目识人了。这证明自己的过程中,还必定能获些未曾注意到的向善的力量来净化自己,实在有益。能这样想,越发觉得自己老成了。
写了这么些,也是泄完了,平静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