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新文】及【作业要求】
作业(1)对“记忆”一章最全面复习;(2)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从体验层面给予心理阐释。
【答】
⑴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所谓过去的经验是指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个时间引起的情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这些经验都可以以映像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像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记忆不像感知觉那样反映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记忆的分类
分类记忆按其内容可以分为5类
形象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
情境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语义记忆:有叫词语-逻辑记忆,是用词语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机能的记忆;
记忆的三个记忆系统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看待人的认知活动,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也可以看做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它把记忆也看做是人脑对 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并按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方式不同,以及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一)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又把视觉的瞬时记忆称为图像记忆,把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做声像记忆。
瞬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即瞬时记忆记住信息的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因为瞬时记忆的信息首先是以感觉通道内加以登记,因此,瞬时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般认为,瞬时记忆的内容为9~20比特。
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否则,没有注意到的信息过1秒钟便会消失,也就是遗忘了。
(二)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或是几分钟的的记忆。
短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 ± 2,即5 ~ 9个项目,这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记忆广度。如果超过短时记忆的容量或插入其他活动,短时记忆容易受到干扰而发生遗忘。为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可采用组块的方法,即将小的记忆单位组合成大的单位来记忆,这时较大的记忆单位就叫做块。例如,将单个的汉字(人、学、机)变成双字的词(人民、学习、机器)来记,记忆的容量便扩大了一倍。
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即容易记住的是语言文字的声音,而不是它们的形象;非语言文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记忆,而且视觉记忆的形象占有更重要地位。此外,也有少量的语义记忆。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在短时记忆中加工信息的时候,有时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时又要从长时记忆中把这些知识经验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来。因此,短时记忆中即有从瞬时记忆中转来的信息,也有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信息,它们都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所以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不管是机械复述,还是运用记忆术所做的精细复述,只要定时复习,就都可以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永久性的信息存贮,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长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长时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是数量都是无限的。
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2类。语义编码是用语言对信息进行加工,按材料的意义加以组织的编码。形象编码是以感觉映像形式对事物的意义进行的编码。
长时记忆中存储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的话,人们是不会意识到的。只有当人们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时,长时记忆存储的信息再被再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才能被人们意识到。
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干扰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1]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应该学会应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按照科学方法学习记忆“心理咨询师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
(2)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从体验层面给予心理阐释。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再度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