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玄宗时期,在紧挨着大唐国土的西面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唐朝国家,名字叫“东来国”。
东来国地方虽小,不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再加上当时的东来国国王是个贤明的好君王,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生活也十分美满。
按理说来,能做到这样,国王就应该心满意足了。可是,有件关乎东来国未来命运的大问题却一直纠缠着他。他认为现在的东来国太子是个只会贪图享乐平庸的人。还有着庸人最常有的毛病——性格我行我素,听不进劝告,平日好事不做,净做些疯疯癫癫不可理喻的事情。假如国家将来交给他治理,东来国一定会变得法理不正,朝纲混乱,国家不得安宁,自己这几十年的心血也会付之一炬。
这年是玄宗的开元五年。东来国沿用大唐朝历法,不过也会过自己本土节日。农历的十一月十一日是东来国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由王宫带头举国都会进行最盛大祭祀活动,借着这个机会向上天祈福,保佑东来国国泰民安,黎民百姓身体健康,王朝长盛不衰。
其中王城里面的祭祀活动最为热闹,全体官员以及王孙贵族都会参加,活动分为三部分:祭天,祭地,祭奠祖上列祖列宗。在仪式进行到尾声祭奠列祖列宗时,全场肃静,只有一位身穿华服的祭天官站在舞台正中央踏着独特的舞步对天高声唱读祭奠的悼念词。
东来国国王一旁诚信地祷告。忽然,国王发现站在身旁那个太子有点异样,用眼角瞄一眼,发现他正在呜呜呜地低声哭泣。国王先是诧异,不过很快心里萌生了一丝安慰,对儿子评价有点改观。以前也没发现,这个什么不懂事的儿子还有这份难得的孝心,还伤心到流泪了。
国王记住了这件事,想给太子点嘉奖,让他露露脸,也让其他儿子们学习一下。
在仪式之后,国王召集众臣以及所有王孙贵族,当众问太子:“为何你要在这样严肃的仪式里偷偷哭泣啊?”
太子说:“数日前自己爱狗因病不治去世,刚刚祭天,听到怀念先人的悼词,不觉心生怀念,黯然泪下。”
国王大失所望,刚刚欢喜一消而散,全部转为怒火,痛骂道:“畜生哪能和祖先神灵相提并论。”
太子分辨说:“人畜生皆有情,能祭祀先人,为何我不能怀念我的爱宠。”
国王气得满脸通红,差点想要当庭杖打太子,不过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不宜铺张,还在众目睽睽之下,不能出这样的洋相,硬生生按住自己怒火,只是责令太子禁足三月,闭门思过。
可三个月禁足刚过,这个不安分的太子爷又犯事了,还是件天大的事情。
他在民间遇到了位来自大唐的美貌女子。年轻公子哥儿情窦初开,逢场作戏本是常事,可他偏偏对这个大唐女子动了真感情。并且在明知国王会反对的情况下,偷偷隐瞒着把这女子娶进门做了太子的正妻。
当时的身份地位分得很清楚的。王家贵族和平民百姓有着天渊之别,就算是贵族,假如想娶平民只当妾或者偏房,是不能做正妻的,还何况他是当今的太子,未来的东来国国王。
纸包不住火,这件事没多久就暴露了。这件事又一次大大地惹怒了东来国国王。
金銮殿之上,国王拍着椅子大发雷霆,指着太子大骂:“不肖子孙!婚姻大事哪能当同儿戏。从古至今从无太子私自娶亲的道理,你还是娶一个来自异乡的平民女子!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我命令你马上休去这个女子。”
太子不从。
有几位平日和太子不和的大臣恰如其分地站出来火上添油,表面上是为劝说太子要听从国王命令,可实际上是加害,把以前太子一些荒唐事情也抖出来了。
这下事态升级,触碰到国王的底线了。国王大声怒呵太子:“如果你不休妻的话,我马上罢免你太子身份,逐你出王城!你那么喜欢平民,你就一辈子当平民!”
两旁文武百官顿时躁动起来。虽然在场很多人或多或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可这个词真的出自国王嘴巴时,无不吓了一跳。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大殿中央站着的太子,看他会有什么反应。
与百官惊慌失措的样子不一样,太子脸上的表情并无多少改变,似乎东来国国王口中的“罢黜”对他来说只是件无足轻重的事情。他抬头凝视着龙椅上发怒的父亲,他是他最亲近的人,也是最遥远的人。父亲无法理解,不能接受的他做的很多事,而他也无法赞同父亲的很多决定。想张口继续为自己辩解,可嘴巴只动了一下,到嘴里的话还是被咽了回去。其实他心里早已经明白,现在再多的话也没有用了,父王龙颜大怒,君无戏言,说出来的话是不可能收回去的。
然后他转过头继续看站在两旁的这些文武百官,刚刚一下子的躁动已经逐渐平静下来。各种各样的表情挂在这些老官僚脸上,其中和他关系比较好的臣子全都低着头唯唯诺诺的,看得出在躲避他的目光。相反地那些和他关系不好的,连同刚刚站出来揭他短的几个大臣就眼睛瞪得大大地盯着他,眼睛也不眨一下,生怕错过这场好戏。还有的在摇头,有的在皱眉,有得眼里充满了惋惜……这些人没一个会站出来替太子说几句正面的话。
其实除了太子本人外,所有人都明白这回国王只是在气头上说胡话,不会真的罢黜他的。只要太子愿意认错,国王对他也就和以往一样小惩大诫,这件事就算完结了。既然结果已经定了,谁又会多嘴来得罪气头上东来国国王呢。太子娶平民作为妻子本就天方夜谭,谁会为了个平民女子放弃太子身份和以后的继承权呢,这可是天底下最傻瓜的事情。
是的,这确实是天底下最傻瓜的事情!
可就有人做了。太子有生之年也是第一次忽然觉得对这个王位心灰意冷。他心里想:做一个平民有什么不好,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还可以每天品尝着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家里还有替自己准备好饭菜的娇妻。何必孤独地坐在这张龙椅上,天天心力交瘁地和这群老官僚玩尔虞我诈的游戏呢。
想到这,他默默地跪倒在地上,叩了三个头,对着东来国王回答一句:“喏”。
在场所有人还未明白过来太子刚刚说的“喏”字是什么意思,太子已经独自退出了大殿。
不说王城对这件事的震惊程度,只说太子的事。次日,太子就收拾了些简单的行李,一个随从也没有带,只带着他亲爱的妻子两人离开了王城。
马车行至王城大门口的时候,坐在上面的太子心里还是有点不舍。
想起自己曾经得势的时候,前来巴结的人能把太子府的门槛踩烂,各种新奇有趣的玩意络绎不绝地送过来。而现今失势,离开王城了,一个送行的人都没有。更可怕的是,他现在是个被罢黜的太子,那三个死盯着王座争权夺利的弟弟必定恨不得他快点死。这是就说,这次离开王城还带着逃命的意味,他必须逃得足够远,远到没有人认得他的地方,才有可能实现他做“平民”的愿望。
此时,一只轻柔无骨的芊芊玉手端着酒壶给太子倒了杯温暖的热酒递过来,太子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妻子也在自己身边。
细看这位来自大唐的姑娘王氏姑娘还真越看越中意,她虽并不如仙子下凡那样漂亮,只是个普通简单质朴的女孩子,但就是这份质朴的气质和太子平日见惯那些花枝招展的女子完全不一样,太子深深地被这份气质吸引住了。
他接过王氏酒杯一饮而尽,忽然仰天大笑起来:“哈哈哈哈,从今以后,我就自由了。”
太子和妻子游山玩水一路向东约摸过了大半个月的时间,他们跨过了东来国边境,进入大唐,来到了一个叫“淑镇”的地方。
在那里太子和王氏遇到了一间临接一片桃花林的小木屋。正值阳春三月,桃花盛开的季节,一阵清风夹杂着桃花的清香迎面吹来,夫妻两人不觉心旷神怡,陶醉其中,喜欢到了极点,当即决定在这里安定下来。
农村的生活,对太子来说每一样都充满了新奇,自细生在帝王之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见米饭不了稻谷,第一次见到锄头时还指着问王氏,为什么这里的人会把扫把做成这个样子,还能扫地吗?逗得王氏捧腹大笑,眼泪水也出来了。
但只过了不长的时间,王氏慢慢发现,这个笑话完全不可笑,而是件很重大的问题。爱情虽然伟大,但爱情不能填饱肚子,他们身上盘川在游山玩水时已经用去一大半。这个什么事情都不懂的太子不但不能维持这个家,还得处处还需要她来照顾。这样下去,很快就会坐吃山空。
这几个月里,太子体验过真实的农户生活后,再也不对下田劳作有向往了,后来也曾打算组织些镇上小孩子开私塾做老师,可他并没有功名在身,处处不受待见。于是,他就终日无所事事。人一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很自然会回忆,想自己当时怎么这么笨,做太子有什么不好,锦衣玉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处处有下人侍女服侍着,每次想到这些就后悔不已。
王氏成了太子最后的安慰,妻子对他不离不弃,处处替他着想,关怀备至。而他可对王氏还是一如既往地爱护有加。但王氏心思细腻,又怎么会不知道丈夫的苦呢,屡次看完闷闷不乐的丈夫也暗地落泪。
这个时候,王氏站到了自己心爱的男人前面。由于她一向待人和善,很快就和城镇周边邻里相处得十分融洽,她还有一双巧手,针织功夫了得,比淑镇里面最好的裁缝还要好。于是,邻里的人会将些好的衣服拜托她在上面刺图案,花儿,鸟儿,人物等等。名声一传十,十传百,还有即将出家的大姑娘特意找到她来缝制嫁衣。凭借这样,太子小家庭里终于开始慢慢有了收入。但小镇里需要给衣服缝制图案的人家确实不多,收入不稳定,他们还是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
临近中秋,屋子后面桃树林结出一个个晶莹剔透的水蜜桃,香喷喷的桃子吃起来很好吃,这让太子夫妻高兴好一阵子。而一个月之后,问题又来了。原本树上长得高的桃子他们摘不到,这些果实成熟后果实掉落地上,众多摔坏的在高温下腐败,散发出阵阵恶臭,美丽浪漫的桃树林成了让人作呕的地方。
这个月之后而太子和妻子的生活也如这片衰败的桃树林一样,变得一落千丈。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送来衣服让王氏绣花了,他们家因此断了经济来源。开始变卖家当,太子身上华贵的衣服早换成了粗布衣服,王氏的首饰也十去八九。
一天,王氏找来了丈夫,对他说:“现在我们虽然可以靠我的刺绣争取点油盐钱,可终究是些别人施舍的小钱。你又没有什么维生的技能。这样吧,你明天去集市里把我最后那支珠钗当了。我有祖传酿酒的法子,我给你一个单子给你,你按照单子买些酿酒的器皿和材料回来,还有够半个月食用的食物。半个月后我就能酿出酒来,我们可以卖酒,这样我们的生活或者可以过得宽裕点。”
此时太子已经完全没了意见,完全听从妻子建议,次日早晨带着珠钗去了集市,很快就将单子上酿酒的酒缸还有些的酿酒材料买回来了。
王氏叫太子把这些东西都搬到柴房,买来的食物留给太子,吩咐说:“丈夫,这次酿酒成功关乎我们的未来,不容有失。所以你也只可以在门外等待。那些食物是留作你食用,我会在酿酒吃酿酒剩下来的下料,你不用担心我。酒酿好后我就会出来的。”
太子连连点头。
随着柴房木门关上,很快一股炊烟缓缓地从烟囱升起。太子看着这条细细的炊烟,感觉它很想一根鱼线,线带着吊钩投进了浩无边际的天空之中。他心里完全没有底,酿酒的材料是他备的,单子写的东西只是些再平凡不过随处可见的劣质材料,凭借这样的材料就算酿出酒来也不见得有人会买。正如如此纤细的鱼线,钩回来的也只有虾毛小鱼啊。
可他除了相信王氏外,也别无他法了,也没其他事情做,早晨起来就端上椅子坐在柴房前,看着柴房上那条不停止伸长的白烟发呆,饿了就吃准备好的食物,困了就返回床上睡觉,睡醒了又坐回原来的位置。
这是漆黑的柴房里,一个瘦弱的女人就在这个房间里进行着常人无法忍受的自虐行为。她咬破了自己的舌头,然后一口一口把酿酒劣质材料含在口中,这些材料将混合舌头伤口流出的自己的血液然后在她带着温度口中进行发酵。这残忍的场面就是酿制美酒的秘密,也只有用最鲜活的人血才能使最平凡的材料发生奇迹般的变化,成为这世界上最顶级美酒。女人舌头上渗血伤口的疼痛是锥心的,而且不会麻木的,可“爱”支持着她,柴门之外的丈夫在一直等着她。这个信念让她在这接下来的十四天里无休止地忍耐着,不断重复这样残忍的事情,直到美酒最后酿成。
在第十六天的清晨,太子忽然从睡梦中惊醒,一阵前所未有无比诱人的酒香味扑鼻而来。猛地睁开眼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小坛棕色酒壶装着的酒,然后是满脸憔悴的,心力交瘁的王氏。她将这一小坛酒清香扑鼻的美酒伸到了他鼻子跟前。
太子闻到酒香,喜极而泣,这个收获超出了他的预计,一下子坐起来,大叫:“好香的酒啊,我从来没闻过有这么香的酒!”欢快的同时,马上要从王氏手中接过这壶美酒品尝一下。
忽然王,氏惊慌地抢了回来,双手在胸前护着酒壶,对太子说:“你不能喝这种酒!你要发誓,必须发誓,这种酒你这辈子绝对不能喝。”
太子十分惊愕,不解地问:“为什么不能喝?”
王氏郑重地说:“这种酒名叫‘己不饮’,是我们祖传的秘方酿出来的绝顶美酒。但这种酒带着诅咒,酿酒人和自己最亲近的人绝对不能喝这种酒,如果谁犯了禁忌,会遭受很严厉的诅咒。”她不想自己丈夫喝这种用自己血液做成的酒,作了这个谎话。
太子愕然,问:“是怎样的诅咒?世间还有这样的怪酒?”
王氏吱吱呀呀,闪烁其词,她不想因为酿酒的事的事担心,最后只是说:“我……我也不太清楚,祖上是这样说的。你必须发誓!发誓你绝对不能喝这种酒。”
太子心想:世间还有这样奇特的酒。闻着诱人酒香从酒坛子里涌出来的,光是用鼻子闻到就知道这一坛难得的好酒。真是太香了,以前东来国王城里见过那么多出名的美酒,也没这坛酒十分之一的香味。不过王氏说的话,自己还是听从的。现在这些是救命的酒,每一滴都很珍贵,比起自己喝,用它们来换钱显然更迫切一点。
于是,太子举起三根手指对天发誓起来。王氏这才长长舒一口气,然后在太子脸上柔情地亲一口。
当天太子就用平板车带上一大缸“己不饮”的直奔淑镇当地最大的酒楼——天香楼。没费多少功夫,这缸美酒换回个一大笔钱。
从那天之后,依靠着王氏神乎其技的神秘酿酒技巧,太子两夫妻的生活有了大大的改善。再也不怕受凉挨饿了,还重新建起了大宅子,雇了几个仆人,成了当地有名的富商。夫妻筑起围墙把屋后那片桃林围起来,还安排有专门的园丁修剪枝叶,桃树林比以往长得更加漂亮了,又是一年阳春三月,桃花随风飘扬,美不胜收。
而更好的事情接踵而来,美酒“己不饮”因为味道独特被人作为贡品到了大唐皇帝那里,唐玄宗喝过以后大为喜欢。派遣随身太监特意来到千里之外,要把太子以及王氏请到皇宫。
这次见面再一次改变了两人的命运。唐玄宗见太子风度翩翩,谈吐不凡,皇威面前完全没有半点胆怯的感觉,看出并非那些普通的酿酒师傅。于是就问到太子两人身世。此时,太子忽然跪倒在地上说出了原本是唐朝附庸国家东来国的太子,只因和平民妻子王氏偷偷成婚的事情触怒东来国国王而被罢黜,最后流落至大唐国,现在靠卖酒为生。
唐玄宗听后对太子以及王氏的爱情故事大为感动,当即认了王氏作为自己的义妹。对太子说:“不用担心,我会替你主持公道的。”接着亲自修书一封,信中痛骂东来小国国王愚笨有眼无珠,竟不知王氏乃是自己义妹,还因此罢黜太子身份,甚是恼火。责令其必须立即恢复太子身份,并向王妹王氏道歉,择日让太子和王氏进行举国婚宴。如有半点不从,必定大军进境,兴师问罪。
王氏及太子得此恩赐,大喜过望,连连感谢不在话下。
半个月后,他们在使节护送下再一次返回了东来国王城,东来国国王早早听闻有大唐朝使节前来,当时的大唐是世界大国,东来国不过是附庸的芝麻小国,天威难犯。赶紧集合众大臣战战兢兢地站在城楼门前等候。
使节趾高气扬地拿出唐玄宗亲笔御书当众宣读,东来国国王及全体大臣下跪接旨。当使节读到王氏是唐玄宗义妹时,东来国国王大惊失色,冷汗直流。而将要读到要求东来国国王向王氏赔罪时,一旁的王氏忽然从使节手中抢过了圣旨,说:“接下来的部分不用当众宣读了,我到时转达给东来国国王可以了。”使节心领神会,这媳妇在给家公留面子,不忍他当众受辱。她是玄宗义妹,不管是否有名有实,使节还是愿意给这个面子的,也就没再读下去了。
于是,在群臣的簇拥下,太子面带笑容和王氏浩浩荡荡地进入王城了。
回归后的太子背后有大唐王撑腰,地位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说出的话,做的事情就连东来国国王这个父亲也不敢当年反驳,国王权威名存实亡。那些老官僚见风使舵很快聚集到了太子身旁,送来各种投其所好的礼物谈他欢心。东来国国王看在眼里,可有苦难言。半年之后,他就带着对国家的未来忧伤,积虑成疾驾崩了。太子顺理成章成了东来国的继任国王,王氏也就即将成为新皇后。
登基大典上,太子受百官朝贺,万民跪拜,一步一步走上王座。这段路程不长,可他百感交集。当年也是在同样的地方,他还因为自己还幼稚无知替爱宠哭泣被先王责骂,几年里,经历过风风雨雨,饥寒交迫,受尽屈辱,今天他再再相同的地方登上权力顶峰,成为了东来国一国之君。彻底的权力使他兴奋得颤抖起来。
仪式的最后是庆祝新王登基的晚宴。新国王和王后双双坐在大殿上座,文官武将分坐两侧,美丽妖艳的歌姬舞姬在中间表演助兴。宴会气氛相当热闹。各种珍馐百味极尽奢华铺满他们前面的餐桌。大臣们纷纷向新国王道喜,新国王应接不暇,一杯接着一杯,喝得整张脸红彤彤的。
酒过三巡,一个大唐服侍的太监缓缓地端着一瓶白玉水晶壶走上,顿时异常的酒香充斥着大殿。所有人都被这一小壶美酒的无比诱人的香气吸引住了,特别是东来国新国王,他目不转睛,死死地盯着托盘上的酒壶,和这瓶酒壶里装的酒比起来,感觉刚刚喝的那些美酒全都是潲水似的,恨不得马上扑上去抢过来喝。
旁边王氏神色大变,她知道酒壶中的就是“己不饮”。她拉了拉丈夫的衣襟,说:“你千万不能喝,这是我酿的酒。”
大唐太监跪下,恭敬地禀告:“我大唐皇帝知道旧时友人成为东来国国王,特意搜罗到大唐最好的美酒作为礼物奉上,预祝东来国在新王治理之下国泰安康,东来国与大唐友谊千百年永不改变。”
王氏再次在太子耳边提醒,说:“你绝对不能喝这种酒,不要忘记当日的誓言!”
这时坐在她身旁的是东来国新王,可不再是昔日那个对妻子言听计从的落魄太子。新国王听过大臣们送来的糖衣炮弹,喝得正在兴头上,而面前那壶白玉瓶里的美酒散发着无与伦比的香气,如同一位绝顶漂亮的美人,摆着最风骚的姿势在勾引着他,试问他又怎样听的进王氏的话呢?
他皱着眉头对王氏说:“什么你酿的酒。你没听到吗?那是大唐王搜罗全大唐国得到最好的美酒,就凭你那酿酒方子上那些臭肉破果子的还能酿出整个大唐朝最好的美酒吗?你不要自己发梦了。”
东来国新王已经来不及由侍从送上来,离开座位,快步走下台阶,径直走向那壶喷发着香气的白玉酒壶。
王氏震惊,呆呆坐在那里,甚至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女人呆呆地坐在那里,看着新王狂热那般把一壶由她的血酿出来“己不饮”倒入口中。王氏觉得心里有无法忍受的恶心感觉,忽觉胸口一股热气上涌,然后一口鲜血从口中喷出,头晕目眩,趴在桌子上不省人事。此时,在场其他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己不饮”之上,竟然没人留意到这边王氏的变故。
待王氏昏迷被人发觉时已经是很久之后,新王还是大醉之中,太监宫女手忙脚乱召集太医。那些太医诊断后大惊失色,王后脉象虚弱,像个病入膏肓的人,华佗在世也是回天乏术。
不到一个月,新王后就仙逝了。
东来国新国王十分伤心,他把所有医治疗不力的太医全部杀掉,还把服侍过王后的侍女都活埋陪葬。可是就算做了这些都没能安抚国王痛失致爱的悲痛,他终日郁郁寡欢,朝政也日渐荒废。
更糟糕的事情来了,唐朝送来了国书,书中言辞温和地道歉说:事后才得知当日送来的酒竟然就是玄宗义妹酿制出来的“己不饮”。想起与义妹已有多日不见,甚是想念,希望东来国国王能送上十壶“己不饮”,睹物思人,以解思念之苦。
这个难为东来国新国王了,“己不饮”是王氏在大唐里面独门酿制的,数量也是凤毛麟角,东来国里面从未听闻有这种酒。现在王氏已经死了,还哪里来的“己不饮”给到唐王呢。
没多久之后,东来国所有城镇开始开始张贴一张皇榜,寻求酿酒名家,凡是有人可以酿出“己不饮”者奖励黄金三千两,
一个月后,酬金追加良田一百亩。
三月后,酬金又再追加,官升五品。
整个东来国开始沸腾起来,在一大段时间内,官不官,农不农,商不商。所有人放下手中的工作就为了寻找这种名叫“己不饮”的酒。可就算这样,还是没任何消息。而来自大唐催促的书信却来得越来越频繁,言辞也越来越激烈。
在六个月后,皇榜上酬金加至“三品官员,良田八百亩,黄金万两”后就彻底停住了,往后也再也没有提升,因为这个时候,大唐的军马已经打着藐视唐王的旗号跨过了了东来国国境,此时东来国在新王统治下混乱不堪,大唐军队没费多少功夫就长驱直入,直入王城。
东来国新王来到了心爱的王后坟前,后悔不已,哭着自刎而死。
得到东来国国土的大唐皇帝知道后,念其深情,按君王仪式把他们合葬。
(本故事纯属虚构,故事里国家,地方,人物,事情均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