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里能观察到各种心性。有些人特别喜欢发朋友圈,他的喜怒哀乐全部表现在“朋友圈”的脸上。也许现实生活中所匮乏和渴望的,往往是缺乏友谊,没有与之可以敞开心胸进行交流的人,只有寄希望于网上的朋友。因此他们特别热衷展现和表达,以展现自己的存在感。总是在炫耀美食、衣着打扮、奢侈品的人,和喜欢半夜读诗及发表感想的人,必然有不同的追求和理念。而那些从不或极少在朋友圈发消息的人,对自己是有估算的,对人性是有深刻认识的,因为文字和照片很难隐藏自我,将自己的内心暴露在大众之下也是需要胆量的。
我的朋友圈里有七百多人,这是我有次清理时统计出来的,当时我很吃惊,想自己居然有这么多朋友,太不可思议了!后来一想我学习、工作的地方甚多,交游也非常广泛,即使生活中的社交圈,一直在过滤,也还有许多保持着一定联系。当我走在大街上时,常常有许多陌生人叫出我的名字,他们不是我以前的患者,就是我原来的老同事。其实,一个人能够拥有常联系的朋友不会超过150个,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维系一段友情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而且真正的朋友一生也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
而“诤友”是真正朋友里的一种,只不过,规劝和告诫只能发生在明心见性的关系里,因为总有这样的人:“你若掏心挖肺,别人还嫌腥臭。”在真诚而有效的批评里,其实有彻底的给予,他把自己的真知灼见无私地告诉你,让你积极面对自己的瑕疵和毛病,逐渐变得更加完美。实际上,我们需要能够劝诫自己和带来启发及引领的朋友,也许他们的话不好听,但是,他们的心是真诚的,都是为了你变得更强大更美好。
我们要珍惜和朋友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因为世事无常,不会永远拥有这样真心以对的朋友,可能这些朋友一旦消失了,永远不会再见了。我们尽量不用自己的习性、好恶来要求别人,不要利用你们之间纯洁的友谊来为自己谋利。
充满情绪的人,只以自己的标杆衡量他人,并始终觉得别人应为他负责,自己永远是对的,别人永远是错的。朋友之间,再亲近的关系,也需要礼貌,尊重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毫无隐私的友谊迟早对彼此都是一种伤害。不管对方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只要是朋友,就应该用平等心对待。应该把别人想得好一些,不要以恶意来揣度别人,应该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态度。朋友之间需要底线和距离的,必要的防范之心也还是应该有的,否则,真正让你受伤害的人一定是你最亲近的朋友。
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朋友渐渐失去联系,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也是自然淘汰的结果。由于经历多了,会让人逐渐减少或凭空增加许多无形的东西,让你充满了沧桑和世俗的味道,自己却不知晓,不过,两人的距离因为这些而越来越远,彼此的感情越来越淡。没有共同经历、共同语言后,大家在一起也只能相对无言。
人际关系会自动清理,不像朋友圈需要手动清理。有人,你怎么样都舍不得他走,可是,到最后还是走了。好想从头再来,重启那段友情,只不过彼此距离已经太遥远,一回眸,已是经年;一转身,便是天涯;一别离,一生无缘。还有人,轻轻挥一下衣袖就走了。奈何情深缘浅,转身曲终人散。而朋友圈里的许多人不再联系后则需要定时清理,否则,那些跟你生命根本没有关联的人,却总像隐形人窥探着你的隐私及秘密。朋友圈的隐私权限中可以选择“允许朋友查看的范围仅限于三天”。虽然有文章批判这种行为,认为别人不会愿意看你的朋友圈,但是,我倒觉得这样对所有的朋友都是这样的限制,都是一视同仁,其实是无所谓的。这也只是限制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对于真的朋友除了朋友圈还会有其他的方式彼此了解近期的动态。
时间会清理我们的通讯录。时间让我们更怀念某个人,也会选择在对方的生命里失踪。总是会有人退出你的范围,不必追问,也不必解释。友情的世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都应该成为别人愿意为你花费时间的人,这就需要我们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护这段友谊。
人与人之间的磁性是对等的。即便之间缘分彻底了结,只要不留任何负面印象或未尽之意就是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