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于2017年5月29日的银川马拉松在一小时五十分钟以内按时完成。
算不上资深马友,只能说是一个奔跑在路上的孩子,一直以来,觉得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就是运动,而运动里面最能给我动力的就是跑步,这次是生命里第三次完成半马比赛,经历了杨凌、西安两场半马后,这次在银川的过程是最让我享受的,很放松很愉悦。
但是,很遗憾,本次半马比赛一马友猝死身亡,并且就在我完赛过后不到五分钟,亲眼看见救护车赶往距离终点2.5公里现场,心里就预感不太好,赛后看到众多新闻对银马给出了负面评价,客观点讲,确实在赛事服务上需要完善,特别是在安全方面是要所有重视的,但我觉得更关键的问题可能在于个人。
近年来,马拉松热潮涌入中国,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为了宣传城市文化和旅游开发,把马拉松已经打造成一项商业化极强体育赛事,为之带上的是光环是众多跑步爱好者所追求的,也适时衍生出了一批如悦跑圈、咕咚、Keep之类是运动软件,线上线下的马拉松赛事比比皆是,只要你是一个跑步爱好者,其实何时何地都能参与到这个圈子中来。
其实,跑了三场半程马拉松,都是稀里糊涂跑下来的,为了让自己更清醒的跑下去,脑子里突然冒出来几个问题。
01.马拉松到底是项什么运动?
马拉松原为希腊的一个地名。
马拉松起源于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发生在马拉松海滩的一场希波战争,雅典人为了让民众更快的得知这个喜讯,安排了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而然当胜利的消息传达到时这位可爱的士兵也倒地死去。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把当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42.193公里作为赛跑的距离。
此后,马拉松赛在世界各地广泛举行,美国从1897年起举行波士顿马拉松赛,至2000年已举办了104届,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除此之外还有伦敦马拉松、纽约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柏林马拉松、东京马拉松等著名赛事。
马拉松是一项高负荷、大强度、长距离的极限运动,也是一项高风险的极限项目。
02.为什么会发生频繁猝死案例?
据不完全统计,仅仅2016年全国马拉松赛事就发生了四起猝死案例。
据世界著名的非传统医学专家莫科拉博士(Dr. Joseph M. Mercola)的研究,跑马拉松死亡,并不能简单用体质问题总结。马拉松猝死个案中,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心脏病发死亡,但中暑、喝水过多导致血钠过少也可能是致死原因。
一项研究数据表明,虽然经常锻炼能降低30-50%的心血管病风险,然而如果是马拉松,心血管病发的危险会提高7倍。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目前,马拉松的高发人群主要趋向于年轻人,对于名次、荣誉等等追求过于盲目,不能合理的评估个人能力,造成预期过高,容易把一块完赛奖牌、一次PB的刷新,一次突破自我的经历当做了炫耀的资本。
当我在比赛过程中,听到热心群众喊道“加油,坚持就是胜利”的时候,心里的另一种声音就发出了质疑,坚持就一定是胜利吗?突发状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脚踏实地量力而行才是王道,因为马拉松不仅仅是这一场,有可能是一辈子,无所谓一时好与坏。
03.如何预防猝死事件的再次发生?
第一点是认识,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马拉松,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过于肥胖及没有运动基础的人都是不适宜的。
第二点是预防,预防的心理大过于预防的装备,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才能让你的多巴胺适量分泌。
第三点是调整,赛前或者赛中都可能发生突发情况,因地制宜,及时跟进合理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04.马拉松对我意味着什么?
马拉松对于我来说是爱与陪伴。在赛前坚持跑步的打卡练习,离不开家人的关心与支持,如果没有他们在背后默默的付出,我想也没有时间来坚持日常训练,特别是这次银马之行,孩子还未百天,媳妇的理解和包容,让我三十年来第一次带着二老来了个短途旅行,感受了银川这座塞上江南的美,体验了一把沙湖鱼头和西北小吃,领略了沙湖和影视城别样的西域风情,终于明白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再此,感恩家人,感恩生活。
马拉松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良好生活状态的延续。为了对目标完成有清醒的认识和合理的分解,就必须要求自己赛前合理饮食、合理作息。自律给我自由,Keep这句广告词时刻提醒自己。自律不是让自己想干嘛就干嘛,而且让自己不想干嘛就不干嘛。现在日常锻炼都成为习惯,我想这是马拉松带给我的,并且发现在自己的坚持下,媳妇也想加入了进来,潜移默化的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马拉松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次坚持不懈的人生历练。回想起小时候老爹带我在太师渊公园里跑步的情形,“上身放松,腿用劲,用鼻子呼吸”老爹边跑边拿他那土方法训练着我,或许就是这段经历才让我遇见了长跑,遇见了现在热爱马拉松的我。每次马拉松比赛带给我不仅仅是一块完赛奖牌,而是一段不可复制的人生经历,它时刻告诉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循序渐进,不幻想不菲薄,它激励着我坚持自我,勇往直前,也鞭策着我脚踏实地、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