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云这桌子上的大人听到了,都笑了。吴小云害羞地低着头,轻轻地掐了一下身边的自己恋人的腿。
周江峰也笑了。周江峰看着害羞的吴小云,夹了一块儿鱼放在吴小云的碗里说:“小云,吃吧!”
“来来,稠酒热好咧。小云啊,到厨房把大碗拿来。”舅妈端着一锅稠酒,笑着说。
舅妈是个情商很高的女人,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为人处世一向深受好评,无论是村里的红白喜事,都爱叫舅妈去帮忙。因此,舅妈在村里的人缘特别的好。舅妈刚在厨房里也听到自己孙子的话,一走出厨房就看见吴小云红着脸,掐了一下男朋友,马上让吴小云到厨房取碗,化解吴小云的尴尬。
吴小云知道舅妈让自己取碗的意思,低着头笑了一下走进厨房。进到厨房,吴小云在橱柜里取了一个大不锈钢盆子,将喝稠酒的搪瓷碗小心地放进盆子里,数好数,又熟练地把盆子平端着走出厨房。
“我来发碗。”吴小云端着盆子边走边说。
看着吴小云熟练地将每个碗放到每个人面前,而且没有一丝磕碰,周江峰心里笑了,想:“从小端盘子碗,就是不一样。”
“我来倒稠酒。”舅妈说着,揭开锅盖,端着锅围着桌子,一碗一碗地倒稠酒。
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在农村过年过节时,或者说只要是吃饭时就经常地见到或者是感受到。
“二爷!”“大伯!二伯!”两个男孩子的声音传进屋里。
周江峰向门口看去,门帘被左右两边掀开了,两个大约八九岁的的男孩子笑着跑进屋,边跑边喊着。
“是大峰和二峰。”吴小云笑着说。
看着这两个孩子,周江峰的眉毛一皱,低下眼皮。
“这两个娃,一到吃饭的时候,就跑过来。”门帘又被掀开了,传来吴小云姥姥的声音。
“姥姥,这会儿没见你,你去哪咧?”吴小云站起来走到姥姥的跟前,拉着姥姥的手问。
“到隔壁家坐咧一会儿。”姥姥叹了一口气说。
“隔壁张婶家的二哥身体好咧吗?”吴小云问。
“愈来愈不行咧,能熬过这几天就不错咧。”姥姥叹气地说。
“哦,那我一会去看看。”吴小云说。
“不去咧。大过年的,家里冷清清的,一家人愁眉苦脸的。这不,我把两孩子叫过来吃饭。”姥姥看着两个孩子说。
“嗯,那和咱家一起吃。”吴小云笑着说。
听着吴小云和姥姥的对话,周江峰低着头没说话,心想:“这一家子和邻居关系还真不错。”
吴小云又坐回了周江峰的旁边,看着桌子旁的家人都到齐了,心里特别地高兴,举着稠酒,站起来说:“今天是初二,一家人聚在一起,我特别地高兴。我年龄最小,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家人新年快乐,心想事成,健康如意。”
听着吴小云的话,大家也都跟着站起来,举起碗,互相碰碗,开心地笑着。看着自己身边的吴小云站起来,给大家敬酒,周江峰也跟着站起来,举起杯和每一位吴小云的家人碰杯,这是礼节。周江峰懂得,农村人特别讲究礼节。
“农村人重礼节,到了那儿,别让农村人小看了你。”出家门时,申雪丽悄悄地给儿子说。
碰完碗,吴大涛说:“今天小云带着女婿回来,我这个当爹的,也没啥准备,就给孩子们说句话,以后的日子要心齐,心齐咧日子就好日咧。”说着,吴大涛将碗里的稠酒一口喝尽。
“爸——”吴小云听到父亲的话,眼泪快要流出来,哽咽地叫了一声。
“江峰,咱俩给爸和妈敬一碗。”吴小云湿着眼睛说。
“好。”周江峰看着吴小云,愣了一下说。
“以后啊,好好过日子,我把小云就交给你咧。”吴大涛湿着眼睛说。
“哎,叔。”周江峰点着头说。
两桌子饭菜,大人们这一桌子刚动筷子,另一桌子的菜差不多吃完了。小孩子们吃着吃着,就开始拿出自己的红包,拆开看自己的红包里的钱。
“五十。”“我也五十。”“都是五十。”几个孩子笑着说。
听到孩子们说自己的压岁钱,吴小云回过头看着孩子们。看到隔壁家的大峰和二峰低着头不说话,吴小云立刻站起来,走到两孩子跟前说:“大峰,二峰,看,这是啥?”
两孩子抬起头,看着吴小云,眼睛一亮,是两个红包在小云姑的手里。
“一人一个,拿着吧!”吴小云笑着说。
“谢谢小云姑。”两个孩子高兴地笑着站起来,接过红包。
看着吴小云给隔壁家的孩子两个红包,周江峰的心里笑了一下,说:“你真会办事。”
“快打开看看,是多少?”小孩子们吵闹着问。
“五十。”“我也是五十。”大峰和二峰看着红包里一张崭新的五十元钱笑着说。
旁边的大人们都看到了,也听到了,互相地笑了一下,没说话,继续夹着菜。
“妹夫,听说你在市区当老师。”表姐夫笑着问。
“嗯。”周江峰的心马上有了防御,小声地回复。
“哪个区?”表姐夫又问。
“莲湖区。”周江峰回答。
“是莲湖区,那离北大街不远吧?”表姐夫高兴地又问。
“不太远。”周江峰低着头回答。
“不太远。”表姐夫给周江峰夹了一块鱼说。
“姐夫,你是不是想让江峰给你那边的亲戚孩子联系学校?”吴小云直截了当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