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三天假期,不多不少,我想起来去年的端午节,刚刚出院的我利用一天时间在蜗牛上读完了村上春树的《第一人称单数》,平实的语言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产后焦躁的情绪,书籍,依然是我安放无尽孤独的一处最佳场所,今年的端午节,我向你们推荐玛丽·雪莱的一本书。1816年的夏天阴雨连绵,年轻的玛丽·雪莱在此之前经历了私奔、丧子,此时的她跟诗人雪莱,在拜伦位于瑞士日内瓦湖畔的别墅内聊天。拜伦说“我们每个人都来写个鬼怪的故事吧”。19岁的玛丽在一场噩梦的启发下写了第一行字,后来,这本书被她叫做《弗兰肯斯坦》。
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出身名门,得天独厚,有诚挚的朋友,有相爱的未婚妻,过着养尊处优而又低调朴实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他会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毕竟,他的学习热情令同学们惊讶不已,在学业上的谙练纯熟又使教授们膛目结舌,他赢得了学校师生的尊敬和赞誉,但是他并不满足,他有他自己的野心与骄傲。显然,最后穷途末路的他也是悔恨交加,从他极力劝阻和自己经历酷似罗伯特就可见一斑。
但是完美如他也拥有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虚荣。这种虚荣被他视为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妄想通过科技创造出一个和人类一样复杂精密的新生物。为此,他墓室偷尸,远离尘世,变成了连自己都不认识的科学怪人,当他发现自己复活的是个丑陋的怪物时,他却带着满心的恐惧与厌恶仓惶逃走,间接的导致了自己遭遇灭门的悲剧,这就是我为什么称之为可恨,是因为他缺乏承担后果的勇气,在善良的女仆被诬陷杀人时他没有站出来,导致可怜的贾斯汀白白牺牲了生命与名誉,当怪物睁开眼睛的那一刻,他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而是用逃避的方式试图结束与怪物的联系,直接导致了如同新生的怪物为了生存一步步走向黑化的深渊。
二、可恨之人亦有可怜之处
这个由尸体拼凑的怪物是可恨的,他杀死了维克多无辜的小弟后嫁祸给善良的女仆贾斯汀,他为了让维克多感受毁灭的痛苦又杀死了维克多那毫不知情的挚友与妻子,并直接导致了维克多父亲的死亡,在书里,维克多与世人看他的眼神只有恐惧与厌恶。
但是,我却读出了他的可怜,我依然记得当他如新生儿一样睁开眼睛时,望向维克多的第一眼时,他绽放出了第一抹微笑,那是如同看向母亲一般的微笑,当维克多逃跑后,他丝毫没有考虑这个视他为造物主与唯一依靠的怪物该如何在人世间生存。
外表,成了他痛苦的根源,世人见它无一不被吓跑或攻击它,惊慌失措的他只能隐藏行迹,终日游离与人类社会之外,在野外,靠野果充饥的他甚至连火都不会使用,看到这里,我想到无数个被原生家庭抛弃的孤儿,或许他们的渴求是一样的,那就是爱与温暖,这种渴望让他悄悄的围观德拉西一家,那个时候的他善良而单纯,会在夜晚帮助贫穷的德拉西一家砍伐好柴火,堆放德整整齐齐后悄悄离开,为了得到他们的认可,他甚至拼命学会了人类的语言与知识,他依然单纯的相信,他与人类之间存在相处的可能,但当他鼓足勇气出现在德拉西一家面前时,遭遇的却是殴打与再一次的逃离,尽管经历了被维克多抛弃,被人类的攻击,他还保持着善良,但是这份善良在他救起一位落水的姑娘时挨了恩将仇报的一枪后,终于还是消失殆尽。
三、其实我们都是罗伯特·华顿
罗伯特·华顿是书中出现的第一个人物,野心勃勃的快乐船长,带着一身豪情和良好的出身带着一群人开展探险活动,他像极了此时正在滚滚红尘里奋勇直前的你我,他不仅仅是维克多讲述故事的对象,种种相似的性格让人读起来多少有些联想早年的维克多,在开篇给姐姐萨维尔夫人的信中,提到了从儿童时代起就对航海探险事业产生的狂热追求:“那时我的学业荒废了,但我酷爱阅读这些(海上探险的)书籍”。正是在这种对内心世界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驱使下,他踏上前往北极探险的旅程。在野心即将满足的关键时刻,他遇到了幡然悔悟的弗兰肯斯坦和纵然成为恶魔却仍旧保留一丝良知的怪物。
探险戛然而止。
这位热血的英国贵族终于明白了维克多的错误所在,人类若固执的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野心,终将自取灭亡,在结尾,弗兰肯斯坦死在去北极的路上,而怪物则自焚在无边的冰原,此刻,凝望无尽白雪的双目的是罗伯特·华顿,也是你我,此刻骄傲的船长变成了无数个读者,我们都应该选择回头是岸。
最后,让我们回到那个夜晚,在别墅内,有四个人围坐在一起侃侃而谈,说的都是各式各样的鬼故事,他们是:雪莱和玛丽,拜伦和他的私人医生约翰·波利多里。许多年后,出了两个作家,一个是波利多里,后来他写出了著名的《吸血鬼》,成为英国吸血鬼小说的开山之作,另一个是19岁的玛丽,她成为了科幻小说之母,她的《弗兰肯斯坦》告诉你一个道理:
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必将回以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