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看过多少书,更拂论经史典籍,余存的一点映象也大抵来自于课本,按理来说如我这般,哪有什么资格来说什么知不知、智不智的,可如今实在有所感悟且也得益于一个美学教授之言,稍作见解,望诸君勿怪。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怕学过几年书的都知道,也一直有作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啊。诚然,中小学我们见识浅短,这样翻译也无问题,可如今我们早已成年,见过更多世面,还这么理解不免让人贻笑大方。难道人们不知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吗?诚然,这也是一个道理,可孔子作为儒家至圣会说如此浅显的话吗?这不几几近于废话?这是教授的话,我当时听到也是会心一笑,可是笑过之后却也不免细细思索一番,是啊,所谓知障迷眼,浊尘蔽心,我们似乎对其再熟悉不过,可又对其毫无了解,我们不再是小朋友,而是有自己思想,有自己见解的青年人,不该执著于纸面,更该向往内息。
其后教授讲了一个小故事,我也模糊了许多,大抵是一个浑身绿装的人到一个大儒的门前求教,恰巧大儒有事,由其弟子接待,那人便说大儒弟子也该有很高文化,便问了一问,一年有几季,错了便要弟子磕头,弟子自信一答,一年应有四季,可那人偏说一年三季,要弟子磕头,弟子当然不肯,与那人争辩起来,不知多久,大儒终于忙完,听到他俩的争辩,便说弟子错了,理应磕头,弟子见师傅如此说,只好磕头,仍愤慨不已,求教之人更是洋洋得意的离去,待那人走后,弟子不解的问大儒,一年为何不是四季?大儒答曰,那人实为一只蚂蚱,春天生,秋天死,三季而亡,你与他说四季岂不是自扰?这里面其实就蕴含了知为知,不知为不知的道理,人之学识不同,未了解过的人无论如何引经据典也是烦劳一场,还不如安安静静,免得浪费时间,你知道的是你知道的,不要试图以你所知来改变未知之人,这才是智慧啊。说实话,这番话,实在让我豁然开朗,未曾想过,竟还有如此理解,确实有道理。其后也一直感叹,教授果然见解非凡。
可如今,过了这么多日子,我似乎又不甘于只伏于教授言下,毫无自身之思考,我知道毕竟只是一节课,教授必然不能面面俱到,其后还有更多见解,但我还是想“固执己见”,一舒胸中之情,教授所言大抵告诉我们,不要于见识浅薄之人争长论短,在他的世界里,他就是全对的,可合该如此?我想不是这样的,或许说有些事不该如此,无关紧要之事自然无所谓,可若是大是大非,生死存亡之事便要与其争,便要其明白这之中有何道理,不然人之非人,何来教化?或许这句话也想告诉我们,人只要知道该知道的,不知道不该知道的,便是聪慧的人呢。当然,这毕竟只是我的微末见解,实在难登大雅,诸君看个乐呵即可。
可无论如何,由此可知,其实古书之中大有智慧,而不是局限纸面,理解些浅显道理,便洋洋自得,更拂论读书人自居,罢,不可多言,书中自有道理,只望诸君细细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