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
自参与“寒暑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研究”微信群以来,我从未在群里发过言,也未分享过一份学生活动材料,但我一直在关注这个群体,内心特别敬佩各位老师与专家的研究精神。自己在默默学习中,也尝试开展过寒暑假活动,但都不够深入,存在很多问题。我曾给自己找理由,是因为学生人数太少,情况特殊(本班只有五名学生,留守儿童就有三人),所以无法实现假期生活的丰富性。但细细想来最主要原因是自己对假期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懒于反思总结,缺乏研究意识,找不到问题的根源,怎能给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假期生活?所以当看到李教授在微信群中发布要成立一个“终身学习”学习小组,通过“读书”“读论文”的方式进行新的深化研究。我知道自己急需这样的学习平台,不断督促自己努力学习,提升研究意识,掌握研究方法。因此我在群里有了第一次发言:“李教授好,我愿意尝试”。
很庆幸走进“终身学习”学习小组,我一定坚持努力,时刻保持积极参与的状态。也许这对于我来说会有些吃力,但我相信,只要自己坚持,就会有收获。
阅读中
我第一篇阅读的是由华东师范大学许滢研究生和柳城小学吴静超老师写的关于乡村家长会变革实践研究的文章。也许因为自己是乡村教师,所以感触颇深。在阅读的过程中,总是不经意间回想起以往本班所召开的家长会,我一个人坐在各位家长的对面不停地向他们述说孩子们的在校表现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希望家长提出改进建议。但所有家长都跟约好了一样,从未有过任何建议。通过本篇文章的阅读,让我重新认识了乡村家长会。
时代在变,教育也在变革,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正在一点点地兴起。而家长会就是家长与教师合力共同教育孩子的沟通渠道。吴老师的这次乡村家长会变革,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与帮助,互联网的普及让教育的空间变大,利用互联网召开亲子共谈会,不仅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意识、学习意识、对教师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孩子与家长的情感交流。留守儿童需要心灵的关怀,“互联网+”的形式有效地消除了孩子们因家长不能参会的失落感。吴老师的教育创新实践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多次的探索尝试,反复的调查研究才逐步完善的。吴老师通过反思暑假活动,找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活动策划只关注到学生的意愿,忽视了家长的参与。这也正是我存在的问题,每次临近假期我总是把学生的意愿放在首位,并没有争取家长的意见。孩子年龄小,容易被手机游戏、动画片诱惑,不会主动完成假期作业,家长的引导与督促至关重要,所以家长的积极参与与孩子假期生活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本文中的“互联网 +”亲子共谈会活动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思考与探索:由家长代表到家长会;由家长会到亲子共谈会;由亲子共谈会到“互联网 +”亲子共谈会。每一个阶段都能读出吴老师的良苦用心。
一、我的阅读收获
“活动得以成功展开的前提是精心的策划,而精心策划的第一步应当是了解孩子和家长们的真实意愿。”今年的暑假我也要对本班孩子和家长进行深入的了解,设计调查问卷,实现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策划暑假活动。充分利用家访、微信、家长会、“亲子共谈会”等形式激发家长参与的热情。但具体怎样做,我可以借鉴吴老师的做法一步步深入,并结合本班家长的实际情况:三个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其中月月与孜孜是堂姐弟生活在一个家庭里,爷爷奶奶不识字,无法辅导孩子学习。达达同爷爷和叔叔居住在一起,叔叔读初中,爷爷白天外出打工,晚间才回家,根本无法照看达达,有时达达连早饭都吃不上,就来上学,着实让人心酸。其它两个女孩父母都在身边,莹莹是二胎,有爸爸、妈妈、姐姐的疼爱,每天脸上洋溢着笑脸。琪琪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居住,奶奶高中毕业,虽然务农,但对孩子的教育很有方法,用心辅导孩子学习,孩子的妈妈反而很少管教孩子。从这些情况分析,我应该从琪琪与莹莹的家庭入手,从培养种子家长开始,特别是好学的琪琪奶奶,在百日亲子共读活动,琪琪奶奶一直坚持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并做了读书笔记的摘抄。莹莹妈妈也是一个用心关注孩子成长的称职妈妈,积极学习制作美篇,善于表达。希望能以点带面,带动其它家长。
二、我的阅读疑惑
“但是就活动成果而言,家长提出的建议大多是已经实施过的活动,具体方案的制定还是依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家长仍然持有‘有了教师万事足’的思维定式,行动力有待提高。”回顾寒假前期,本班家长、孩子、我坐在一起开展的商讨会,如同吴老师论述的情况一样,全都是依靠我自己来策划设计寒假活动内容与活动手册,家长们只是表示支持。但经过一个寒假,开学初展示活动中,只有琪琪与思思展示的内容很精彩!其他孩子很多内容根本没有去做,家长也根本没有参与孩子的假期生活。面对这种情况我应该怎样处理?乡村的家长缺乏学习意识,特别是一些祖父母,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根本无法参与读书学习,所以见识狭窄,想不到更好的建议,这时作为教师的我是否可以提供更细致的活动主题?这是否违背了尊重家长建议的教育思想?会不会影响到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将引导我继续学习,继续探索。
阅读后
每次阅读一篇文章后,我的内心充满尝试的信心与勇气,带着自己的收获与疑惑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