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最火的电影莫过于《我不是药神》,口碑票房双丰收,确实是最近几年国产片里面不可多得的好作品。电影用悲喜交加的表现形式体现出了当下看病贵,看病难的残酷现实。尤其是,谁家还没个病人?;世界上只有一种病是治不好的——穷病!这些台词,更是深深的击中了每一个普通人脆弱的内心。
电影的持续火爆,随之而来的就是网友们,老百姓激烈的讨论热议,并且观点不一。
有的人,痛斥药厂黑心,把药价搞的那么贵,万一得了这样的病谁能看的起;
有的人,抨击现有的社会体制,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没有解决,进口的药这么高的关税,然后向往国外的医疗制度如何如何先进;
有的人,怪法律太严苛,不该抓那些走私药的,那可是很多病人的救命药啊,想活命难道也犯罪吗?就不能在法律层面上有所倾斜吗?
大多数人都是站在患者的角度,弱者的角度道德性的去评价一些问题,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人,都有同情心;但是,很多问题不是发发慈悲就能解决的。生命无价,生而平等,这类问题在逻辑上本就是矛盾的。
药价为什么高?
拿《我不是药神》里的“格列卫”来说,瑞士诺华公司研究这种药,花了将近50年的时间,总投资超过了50亿美元,高昂的研究成本下势必要用高的药价来支撑,毕竟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也要有利润才能持续的研究更好的药出来。而且药品研发的风险是很高的,有时候花上几十亿美元研究的药物,攻克了数十年的难题,最后功亏一篑,其中的损失是巨大的。所以,正规药厂的药价确实是高,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而且正规药厂势必要打压仿药的企业,这又牵扯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自己费尽心思研制出的药物,被别的企业仿制出来,虽然效果差不多,但是价格差了很多倍。这对于正规公司来说又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不只穷人用不上药,有时候富人同样有钱也买不来药。
在贫瘠的非洲大陆曾经爆发过一次致命的传染性疾病,叫“昏睡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让整个非洲都笼罩在阴影中,但幸运的是有一家制药公司研制出了对抗这种疾病的药物,同样这种药物的价格是很贵的,在本来就贫穷落后的非洲,除了少数的富人以外,普通人根本就吃不起,但是,有钱人在非洲同样买不到这种药,因为这种病只在非洲肆虐,生病的虽多,但是制药商觉得市场和需求量太小了,于是停止了生产。
这下,有钱人,同样也只能等死。
有药却不生产,眼看着几百万的生命被疾病威胁,很多慈善机构甚至出资呼吁厂家恢复药品生产,但是制药商态度也很明确,“我生产了药卖给谁去?就那几个富人?”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如果这种“昏睡病”爆发在发达国家,那肯定又是另一种情况。
有时候穷人得感谢富人,要不是他们先得了什么病,或许我们连去哪买药都不知道。
我们也更应该庆幸还有药可以买,要不然,只能喝上几瓶含100多种中药材,包治百病的药酒了。
但是就像电影结尾那样,事情总会向好的方向去发展吧,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降低进口药品的关税。
然而,更现实的问题是,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得了电影里的那种病,真的只能是等死。哪怕卖房子卖车搞到了药,也跟吸毒差不多,钱什么时候花光,人什么时候离世。
人们总喜欢说,生命是无价的,那救命药卖多贵都不过分,同理,为了救命,药价就应该定在最低收入者都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这就是问题最矛盾的地方。
有人说,可以按具体情况定价,发达地区价格高,欠发达地区价格相对低,可发达地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也有人说,这些药本就属于利国利民的事情就应该政府承担,这其实是和发达地区定高价是一个道理。
这场纠结的关系里,走私药的也不神,制药企业也不是鬼,在可怕的疾病面前,每一个人都是穷人,疾病才是真正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