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路边的格桑花一丛丛一簇簇肆意开放,细碎的嫩绿叶子簇拥着或粉或白或玫红的八瓣花亭亭玉立,和鄂尔多斯的蓝天白云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美图。
其实今年春天才知道这种花居然叫格桑花,这么洋气的一个名字,初时只知道它叫“棍棍花”,可能是因为花落以后,一群小黑棍棍一样的花籽围在一起,随着秋的深入,渐渐成熟洒落。后来上了学知道它叫八瓣梅,是因为每一朵花都有八个花瓣吧!曾想在阳台的花盆里种一大盆,也能这样热热闹闹的开,但总也没有真的去做。
说来奇怪,最初认识这种花,是因为爷爷。我从小爱花,无奈生于农村,也见不到什么品种繁多的美丽花儿,那些散落在田间河边的的不起眼小花常常被我一采一大把,爷爷总说,采那些干嘛?赶紧干活儿。我就悄悄地采了放在一边去干活儿。有一次爷爷说韩冒雄家那边的渠背上有可多好看的花儿,各种各样,一大片⋯⋯在爷爷简单的描述中,我得脑海里简直出现了一片花海的景象,虽然从来都没有见过那么大片鲜艳的花。从那天起,就日日盼望着能去看看,但那家人家离我们家远,那条渠更不在路边,就一直也没能去看。后来长大离家在外读书,更没有机会去看了。心里一直惦记着,根据爷爷的描述,那花应该就是我后来认识的棍棍花,八瓣梅,也就是格桑花。
现在想来,更奇怪的应该是爷爷怎么会注意到人家会种那么一片花,难道他也爱花?从来没见他种过,除那次外,也从来没有说起过。
爷爷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用二弟的话说,咱们几个还不是爷爷从小教育的?爸爸从来不怎么管我们,妈妈一管我们就是打。我偷笑,还不是因为你调皮,我不记得妈妈多打过我。想想也是奥,小时候昏黄的煤油灯下,最有趣的乐事就是爷爷给我们讲故事。爷爷常常讲的那个“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的故事,后来还被上初中的我整理成一篇文章,要投给民间故事来着。还讲过什么“香香屁”、“叫花子”等故事,好多故事我长大后都在那本叫做“中国民间故事”的杂志上见过,只是觉得后来读到的这些故事远不如爷爷讲得好听。每年暑假,都是爷爷领着我和弟弟们去地里干活,割麦子,打麦腰子,挣扎口(扎口袋),锄地,使用扫帚等等这些农活儿都是爷爷教我们的。爷爷给我们教这些的时候都是很有规矩的,像捆麦子,要用左手紧握靠近的腰子,左胳膊压住麦子,右手往回搂,紧握另一头的腰子,拉紧,交叉,一拧,再交叉,再拧,一捆麦子就捆的紧紧的了。我也偷偷试过别的方法,不行。爷爷教我们干活,一步一步教的仔细,然后旁边看着,如果不按他说的步骤和动作去做,会挨骂的,所以他教的那些东西,到现在一拿起的时候,动作一板一眼,丝毫不马虎,甚至甚至三十多年过去了,爷爷当时说的话还会回响耳边。
那时,爷爷赶着毛路车,我们姐弟几个坐着,去地里劳动。地离家远,毛驴走得也慢,每天傍晚回家时,悠哉悠哉,天边红云做背景,鸟儿欢唱,凉风吹拂,弟弟们嬉笑打闹,疲乏的身体在毛驴车的晃荡中倍感舒适,看着长长的路在眼前伸展。那条渠背上宽宽的路啊,承载我太多童年美好的梦想。
去年回家,让爸爸陪我再去看看记忆中的那条渠背上的路,真如爸爸所说,渠也倒了地方,路也早长满荒草,满目沧桑。家里凉房里,爷爷生前做的东西落满灰尘。想起爷爷在时,什么都会做,我刚成家时,买了新门帘还是爷爷和奶奶给我缝的帘子边儿。
如今,这种叫格桑的花,在这儿,路边随处可见,可在我的梦中总会出现那个总也没见上的大渠陂上的棍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