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瓶颈二字,你脑海里想到的是什么?事业?关系?发展?人生?但我想说是读书这回事。
记忆中让我陷入慌乱的有以下几本书:《挪威的森林》读这本书时刚好情感上遭遇挫折难以疏理,很是无助与压抑,书中疗养院里的简单生活、美妙的爱情故事令我陷入了幻境,把自己代入女主角色,十分向往,一度陷入抑郁,分分钟想了断此生,至今记忆犹新。经过不断挣扎和努力,抓住女儿这根唯一的救命草,终于从沼泽地里爬上岸边。但生活还得继续,依然得去面对这些林林总总不如意的人与事,依然纠结着,痛苦挣扎着。后来不知是何种原因让我捧起《为奴十二年》来读,文中主人公面对生命的拷问,悲惨、绝望、危在旦夕之间的生活中依然保持那份机警、顽强、乐观的精神令我震撼,同时也为他所受的苦难而痛苦着,为他通过不懈努力与奴隶主周旋挨打而揪着心,好在最后成功逃脱且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其间各种脑补画面,仿佛自己就是当时的一位旁观者,以至于后来翻看荣获奥斯卡奖的电影时都觉得索然无味。是我想像力太丰富吗?
读了这么多书,我开始审视自己,生活中的困境因何而起?除了抱怨,可还有其它解决之道?于是因为机缘巧合,走向了不逼不存活之道,不断揭示自己的情绪背后的来源,从开始的自责、愧疚到修正、安抚,矛盾在日益平息,情绪日渐平和,好像整个人渐渐地就变得沉稳了,这中间给我撕开审视自己的那道口子的便是《由内而外的教养》,从那时起我才明白很多问题其实是我自己的愿望未被满足才会引发一系列的情绪与不满,试着去做好,却屡屡失败,甚至开始怀疑书中的理论和自己冲动的选择,但看到身边人能平和地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再想想自己的强迫症,又十分惭愧,就这样矛盾纠结着。一种追求和谐的欲望驱使我翻看起了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从刚开始的新鲜到后来的痛不欲生却又无法言说,如此反复,到处求救,寻找共鸣,好在皓妈向我伸来了一只温暖的手,让陷入隐形记忆的情感沼泽地的我有了继续向上爬的勇气,终于得以重生,与父母和解,与内在小孩握手言和,内心充满了力量。
但是无论我多么努力向前走,生活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障碍等着你去挑战,面对人生第二叛逆期的孩子,明显地感觉到了她身上的那种〞习得性无助〞的特质,已然不是所掌握的《非暴力沟通》所能解决,顺顺藤摸瓜地找出曾读过的《教出乐观的孩子》这本书细读,发现孩子的悲观思想都是由于潜移默化地在传输着还不自知,同时也存在着溺爱的残骸尚未消除,正在衍生,剥夺孩子伤心的权利,企图用“感觉满意”来取代“表现满意”,很是挫败,一度不想往下读。书中的一句话犹如警钟长鸣萦绕在我耳边〞鼓励廉价的成功,会造就出未来以昂贵的失败为代价的下一代〞。看来不把自己虐惨是不会放手的。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成长路上成就更加稳健的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