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知猫
01
今天想和大家唠唠嗑,寒假放假好几天了,今年的冬天下了很大的雪,我想起了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在重庆参加演讲特训营。
第一次参加校外的活动,记得在台上揉揉捏捏的表现、生病恍惚时老师的细心照顾,忘却了重庆的火锅有多辣和走过的每一条街道,即使说不上一段美好的旅程,也让我留下了一段不可泯灭的经历。
然而,这一次给我留下一段深刻记忆的主角不是我。
他叫小七,重庆人,参加活动时,和他一个队,在进行演讲培训指导时总是认真地听讲,我以为他是个内敛的同学,没想到在后来的团队分工,主持人比赛和最后的演讲比赛中表现出了他惊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强大的思维逻辑,改变了我对他最初的映像,他带领我们团队拿下了优秀奖。
在私下里也是很开朗幽默的人,他会给我们讲他一个人独自去各大城市旅游时遇见的有趣故事,住青旅时遇见有趣的人,敬重于在讲重庆红色景点渣滓洞的故事时的潸然泪下,临走时也会给我们推荐几本好看的书。
很崇敬这样理性和感性完美结合的人,后来,听说他留学去了日本,再无联系,只有微信上偶尔能看见他的动态。
02
他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很优秀的人,所以对他的记忆特别深刻,以他为榜样,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优秀的人,我和他们差在了哪里??
这个问题看起来有点愚蠢,因为属于政治正确答案,显而易见,
我听过最多的答案是,家境、见识、经历,那么本质呢?
木木老师给了我答案,他说: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可能就是认知的差别。技能的差别可以量化,知识的差别也可以学习,而认知的差别应该是本质的。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都处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包括我。”
也包括我,时隔一年,我一直在向着他的方向努力,以前觉得自己很牛逼,现在觉得自己很傻逼,得到的认可越多,其实便会发现自己还得远。
差异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往往会在特定的行为上表现出来,空空老师说要提高自己的认知边界,只不过他的前半句未曾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知道自己的认知差异。
03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认知上的差异往往在学习上更能体现出来吧,我们的大脑非常喜欢构建出一种自欺欺人的伪勤奋状态,以前的我认为很努力,这是中了大脑给我反馈信息的圈套,其实我们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比如,看一篇干货型的文章,大脑反馈给我们的信息这篇文章看懂了,记住了,或许以后也会用到,可忘记了遗忘曲线规律会打脸,可能在几小时或者几天后,除了细碎的关键词我们早已想不起来那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了。
前些天看了一篇人民日报转载的文章《优秀的人,凭什么和我做朋友?》对认知差异也多了更深层的认识,圈子不同未必是社会经济地位带来的结果,在认知上达到平衡,才是真正的有效社交,
以前听说过一句话,朋友应该建立在价值对等的基础上。
我想在认知上更能体现出来这一点,但是,对于人脉我更推崇自然而然的搭建,“谈笑有鸿儒,往来有白丁”是我认为的正确的社交打开方式,认识的人不同,背后经历不同,可以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角色。
04
我清楚了自我认知上有哪些不足,那位重庆男孩,很多都是从侧面反映,却带给我很多思考,很感激他。
这篇文章也是我对自己现在状态的一种感悟,总认为自己学了很多东西,但是认知差异告诉我,如果你不去刻意的练习和复盘,只是浪费了时间做无用功,是中了大脑反馈信息的圈套,太过自我是认知上的敌人,而谦卑尽管是泛泛而谈的对象,无疑是克服它的最好方式。
就像《三体》作家所说的:无知不是生存的最大障碍,傲慢才是。
最后,也给大家一个思考吧:
你想看到什么?
问题是别人想让你看到什么?
而你又能够看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