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子小沫
只见老先生手捧一束鲜花,在董校长的搀扶下,缓缓地向图书馆报告厅走来。随行的,还有老先生的两位诗友。
即将开始的,会是一场视听盛宴。
我们九点半入场,老先生是十点半到的。等来老先生时,没有人会觉得他迟到了,而是由衷地感恩:“你终于来了”。
老先生一行人刚到会场门口,全场观众就自主起立,不约而同地响起了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
直到老先生坐下,会场才骤然安静。
看见老先生的第一眼,我无法把他同一位著名的诗人联系到一会儿。慈祥、亲和是我唯一能想到的形容词了,像极了我爷爷。
有点儿不知所措,我随着人群站了起来,向老先生表示最诚挚的敬意。
从大一到现在,我参加了不少类似的活动,比如说,优秀校友的讲座或外来教授的交流会等。以前都是强制要求,这次我主动报的名,因为想看看老先生。
老先生出生于1933年,经历了抗战和内战两个战争时期。86岁的他依旧醉心诗歌的样子,可真让人敬佩不已。
突然,会场左前方的几排学生站了起来,一时间让我让我摸不着头脑。才几秒钟,齐声朗读的“我打江南走过……”就与屏幕上老先生的名作《错误》交相辉映,真可谓是视听结合,超美的享受呀。
这首网红诗写于1954年,至今魅力不减。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这不重要,毕竟这诗从台湾火到了大陆。我是很喜欢的,尤其后两句,读一遍便再也忘不了。
郑老写于“文革”期间的《雨说》,也是妙不可言,四位女生在台上热情昂扬地朗诵了它。仿佛诗中那位春天使者,在鼓励孩子自由欢笑,勇敢生活。
我们的董校长致辞了交流会的开场白。
他谈到了自己与台湾现代诗产生交集的第一本书,分享了主张举办此次活动的用意。
接着在主持人的解说后,两个一席古装的男生和一个会谈古筝会唱会跳的女生给我们带来了《诗经》中《关雎》篇的朗读与表演。
女高音的唱调,男中音的磁性朗读,这首古代爱情诗在今日的舞台上闪耀着光芒。
潘老师与汤学长合作朗诵的现代诗《归航曲》也出自郑愁予先生之手,两人的声音都特别诱人,令人赞不绝口呀。
归航曲
飘泊得很久,我想归去了
彷佛,我不再属於这里的一切
我要摘下久悬的桅灯
摘下航程里最后的信号
我要归去了……
每一片帆都会驶向
斯培西阿海湾
像疲倦的太阳
在那儿降落,我知道
每一朵云都会俯吻
汩罗江渚,像清浅的水涡一样
在那儿旋没……
我要归去了
天隅有幽蓝的空席
有星座们洗尘的酒宴
在隐去云朵和帆的地方
我的灯将在那儿升起…
古诗与现代诗歌的交替表演,既体现了诗歌文化的源远流长,又表明了现代诗歌的不断发展进步,共同寓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毋庸置疑的是,郑老先生上台交流和答疑的环节,必然格外令人期待。
三把椅子,郑老坐在中间,其余两人是诗人的诗友。右边是台湾著名诗人绿蒂先生,左边是台湾女诗人、画家王婷女士。
因为右耳听力下降,郑老得在两位诗友的帮助下了解学生的提问内容。特意给我们解释这一点,郑老还真有知识分子的实诚。
86岁的年龄,他依旧思维敏捷,认真地回答学生的提问。你会不由自主地对台上的老者产生敬意,不管是他对学术的谨慎严肃,还是对学生的尊重。
关于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诗歌会不会消失的问题,郑老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不会。人都是存在悲悯之心的,这种情感只会越来越强,机器人则没有。诗歌永远不会消失,除非人类倒退回野蛮时代。”
关于诗人是不是都多愁善感的问题,郑老表示肯定态度。他首先表扬了这位同学的提问,然后道明了自己的笔名“愁予”来自屈原的“目眇眇兮愁予”一句。
郑老意味深长地解读了“愁”和“感”两个字。
人为什么会愁?因为时间过去了。岁月一去不复返,怎么不愁呀。有了愁思,得表达出来,于是就有了“感”。
“郑老师您好,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的学生XXX。我想问,您21岁时就写下了著名的诗歌《错误》,今年我也21岁了,为什么写不出这么好的诗呢?或者说,您可以教给我们一些写诗的技巧吗?”
这问题一出,无疑引起全场一片哗然。
不知道要说这问题没深度,还是要说这位同学太天真,好像又都可以。
郑老说:“如果写诗有技巧的话,那我应该可以去开个店了。来买技巧的人,个个都是诗人。可想而知,这是不可能的。”
郑老对每个提问学生的用心回答,无不让人折服,敬仰之感油然而生。
在坐的诗歌爱好者里的一些观点,也让我眼前一亮,然后便是佩服。比如说:
读诗不是要看诗人表达了什么,而是要看诗人发现了什么,这才是真正的读诗。
诗人并不单单指创作者,读者也是诗人。
其中号称“屈原后裔”的先生果真是气宇轩昂,颇有霸气指点江山之意呀。从诗人李贺谈起,他高度赞扬中国诗歌文化,反对崇洋媚外的行为。
郑老在耶鲁大学任教多年,没有被美国文化同化,他表示自己很敬佩,并深情地向老先生鞠了一躬。
活动的最后,在组织部一位男生的带领下,全场起立,一起唱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如音符,飞扬在会场。
董校长赠送礼物后,郑老被搀扶着走下台。一瞬间,郑老就被同学们围住。
主持人见状,幽默地说了一句:
“请同学们有秩序地离场,我们没有安排签名合照环节哦。”
存在各方面的原因会导致我的理解有误,目前只是把自认为明白的点记录下来。
我未曾对诗歌深入研究过,也不曾对诗歌表示浓厚兴趣,只是仅仅地谈诗,像一个高手一样,混水摸鱼。
虽然学了现当代文学,但我对诗歌部分的了解很有局限。如果说问我今天收获了多少诗歌感悟的话,那我绝对是个门外汉。
作为中文系学生,这点我很惭愧。
一想到读者也是诗人,那我也算半个诗人了。不知道以后会不会与诗歌有什么交集,今日见到郑愁予老先生本人,特别满足。
致敬郑愁予老先生!
2019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