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先来了解自控力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那就是自控力的有限性。
这是自控力的一个很麻烦的特点——一旦用尽,人面对诱惑就会毫无抵抗力,就好像我们的肌肉一样,如果你一直运动不让肌肉休息,那很快就没劲了。
自控力的肌肉模式意味着,人的自控力总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殆尽。研究表明人们在早晨的时候自控力最强,一天当中你用一点,它就少一点。
一旦时间过长,注意力训练不仅会分散注意力,还会损耗身体的能量,也就是说自控可能会导致失控——工作时忍着不闲聊,午饭时就更难抵挡甜点的诱惑,即使你拒绝了那份芝士蛋糕,你也会发现回到办公室后自己很难集中精力做事。
很多你认为不需要自控力的事情,其实都在消耗能量。比如在糟糕的路况中上下班、干坐着熬过无聊的会议、在十多个牌子里挑选你想要的洗发水等,只要大脑和身体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再做决定,你就是在拉伸像肌肉一样有极限的自控力。
此刻你听到这些,脑海中有何想法或疑问吗?你或许会想到,要在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去做“我想要”的事。没错,这是一条使用意志力的重要规则。
而作为科研工作者,凯利教授则从研究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如果自控力有限,那是不是说我们努力实现最重要的目标注定是要失败的?既然生活每时每刻都在要求我们自控,是不是人注定会成为只求一时之快的行尸走肉?
好消息是,我们能通过一些方法克服意志力枯竭,同时提高自控的能力。
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意志力会疲惫?
我们已经了解到,自控是所有大脑活动中耗能最高的一项。
当大脑发现可用能量减少时,它就开始紧张,和发生金融危机时的银行一样,它也决定不再支出而是保存资源。而第一项要削减的开支就是自控。
为了保存能量,大脑不愿再给你充足的能量去抵御诱惑、集中注意力、控制情绪了。
这就意味着,当大脑提示你太疲惫、无法再继续时,是一种预先警告的机制,并不代表你真的无法继续了。疲惫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
极限运动员能不断突破常人眼中的身体极限,因为他们深知,第一波疲惫感绝不是自己真正的极限,这只是大脑产生的某种反应,好让他们停下来。只要有足够的动力就能挺过去。
为了应对大脑的这一预警,你可以挖掘“我想要”的力量,可以问问自己:
是对未来的憧憬还是恐惧推动着你前进?
在你最脆弱的时候支撑你的动力是什么?
当你发现了自己最重要的动力之后,只要你觉得自己就快在诱惑前放弃了,就想想这个东西。
在这儿例举一个2岁双胞胎母亲的例子。艾琳一直把“当个好妈妈”作为自己控制脾气的最大动力。当她气急败坏的时候,这个动力就不起作用了,“当个好妈妈”这件事反而让她更加愤怒!她逐渐意识到,更重要的动力是”享受当妈妈的过程”,意味着保持冷静对自己和孩子来说同样重要,这和“当个好妈妈”完全是两码事。不对孩子吼叫,就是不对自己吼叫,这让她在混乱的育儿生活中找到了几分乐趣。
在了解了意志力的“虚假疲惫”之后,我们就来看一看如何像锻炼肌肉一样提升自控力的极限。
锻炼方法其实很简单:练习控制以前你不会去控制的小事。
一种方法是,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并在期限内完成一件你一直拖着不做的事,比如清理壁橱。
你设定的期限可能是:第一周打开柜门,看着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第二周,整理挂在衣架上的东西;第三周,扔掉所有三年内未曾用过的东西;第四周,成果自见分晓。
另一种方法是,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持续自控,从而提高整体的意志力。
这些小事可以是用不常用的一只手吃饭、刷牙,坐下时不跷二郎腿,戒掉某句口头禅等,这是在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也可以是定期给父母打电话、冥想5分钟等,这是在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抑或是认真记录一件你平常不关注的事,比如支出、饮食、每日使用手机的时间等,这是在增强“我要做”的力量,即自我监控的能力。
这两种方法都不太会产生严重的疲劳感,让你在训练“自控力肌肉”时不必担心自己无法坚持。
记住,你的目的不是锻炼这些行为本身,而是让自己养成关注正在做的事的习惯,选择更难的而不是更容易的事,主动去控制。
正是这一次次的锻炼,慢慢让你的大脑习惯于三思而后行,自控力的限度也就慢慢变大了。
凯利教授说过,自控力的特点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控制欲望时对自己不能太狠,不然自控力一下就用光了,后面还是会被欲望打败。
如果你想彻底改变旧习惯,最好先找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训练自控力,而不是设定一个过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