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老县城——武功镇位于关中腹地。这里是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地方;是万古流芳的爱国忠臣——苏武的长眠之地;这里诞生了英明神武的大唐太宗皇帝、天可汗——李世民;也流传有魏晋三才女之一的苏蕙以织锦创编回文诗、璇玑图的传说;更有状元康海编纂戏剧的故事。这里就是我的故乡,我生长了十八年的地方。说起武功的人文历史,连篇累牍是不足以表达的。这里的文化太过深厚,以至于我一直不敢提笔,生怕自己肤浅的文字的难以描述出她的深沉与伟大。那就让我们从古街巷上的那一个个人文圣迹说起。今天就让我们从城隍庙的故事开始。
沿着武功古城的碾盘街向上而行,你会看见一座巍峨气派的城隍庙牌坊,这就是武功城隍庙了。庙内建筑结构独具,宏伟高大,为一组完整的明代建筑群,整个布局为高台建筑,负阴抱阳,轴线对称,居中为尊,重重院落,庄重神秘,堪称关中一绝,是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体现。
其主要建筑依次为:牌楼、山门、献殿、中殿、寝殿等。牌楼通高12米、宽15米,为关中地区第一牌楼。中殿为单檐歇山顶,外沿斗拱五踩重昂,四角檐柱有明显的侧角和生起,整个装饰均为琉璃构件,五彩闪耀,富丽堂皇,歇山饰以琉璃“二龙戏珠”浮雕,珠球滚动,龙体飞跃,呼之欲出,为一般庙宇所罕见。仅从建筑学方面讲,它体现了古人的美学 理念,对采光通风的追求,对地震的防御对梁柱负载的计算,以及对保温、消暑、防潮、排水等生态环境的再创造,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其本身就是一座建筑学上的实验室。凡到此游览的客人,无不赞叹古人的鬼斧神工 ,显示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和无与伦比的艺术创造力。
武功城隍神是全国唯一被唐太宗李世民敕封为“辅德王”的神灵,头戴王帽,因而武功城隍庙也被称为都城隍府,其地位居全国各地城隍庙之首。那为何唐太宗李世民要如此加封武功城隍呢,那还要从下面几个故事说起。
太宗梦游地府
城隍——神界的地方官。神界在城中的最高长官就是“城隍”。城隍备受古代官员的青睐。“城隍”本意是护城之壕沟,城隍神即守护城池之神。由于封建社会君王们对城隍的尊崇,使城隍的地位一路走高。“武功城隍佩王冠”,源于一段神奇的传说。献殿的一组人物雕塑,诉说着一个古老神奇的传说。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梦游地狱,面对滔滔血水河,恶鬼索命,惊恐难涉,正犯愁时,来了一名体魄俊伟的男子,将他背驮过了河,未及道谢,那人已离去。太宗梦醒之后,出了一身冷汗,心中十分感激救他之人。第二天早朝,李世民向群臣们讲述了梦境,并让吴道子依其所说的衣着外貌画成图像,在全国寻找,准备酬谢,经多方寻访没有音讯。后来,李世民有一次回到家乡武功,见到城隍像,和梦中之人一模一样,蓦然明白,正是这位乡党帮了自己,“其他人如何能到阴曹地府,又能生怜悯之心救我!”于是便加封武功城隍为辅德王,连升三级,端冕垂旒,以王者自居。
太宗祁雨
贞观二年,陕西大旱。李世民轻车从简,巡察完岐州等地救灾粮款发放和军民修渠引渭工程后,回到武功县城旧居时,看到城隍庙里众位乡亲面带愁容,鸣炮焚表,烧香磕头,求神祈雨的情景,不由得伤感万分。便来到城隍像前顶礼膜拜,默声许愿。“城隍有灵,如能及时普降甘霖,解救天下众生性命,也算您为辅助朕推行新政立了头功,朕定封您一品辅德王”。不知是李世民的真情打动了城隍,还是久旱有久雨的原故。当天下午,放晴的天空就被乌云笼罩的严严实实,到了晚上雨就下了起来,而且越下越大。这场久旱的甘霖接连不断地下了五天,使庄稼当年获得了大丰收。李世民为了兑现诺言下旨召告天下,武功县城隍庙改为都城隍府,城隍连升三级,为一品辅德王。
记得小时候,外婆和一帮老太太们领着我们这些小孩子上县(县指老县城武功镇,今天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仍然这样称呼武功镇)的时候,会顺路去城隍庙里拜一拜。据说武功城隍非常灵验,有求必应。凡当地人们逢子女升学考试、祭拜先祖、祈求平安或遇到一些麻烦事情的时候都会来此。河滩古会与农历6月1日城隍庙会的时候,周边乾县、兴平、杨凌、周至甚至更远的地方的人们更是会不辞路远、赶到这里。每逢会期,街道上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这是小镇最热闹的时候了。那道路两边的棉花糖与各种小吃摊留下了小时候的美好回忆。而今天每当我回到故乡看到这些旧物,总是倍感亲切,因为这是我长大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我喜欢这里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喜欢听这里的乡音,也喜欢这里的人。
城隍庙前那棵古槐树枝繁叶茂。前几年老太太们在那里烧香拜佛,差点引燃了此树,今天人们将它保护了起来。我不知道什么年代何人将他栽种,也不知道如今时髦的年轻人是否还会来庙里烧香拜佛,寄托美好愿想。但是我能看到,如今故乡的街巷古朴依旧,古迹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漆水河畔建起了大片湿地公园,环境更加优美宜居;高新农业乘着电商的快车不断发展。故乡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继续创造不逊于历史上的伟大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