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茗/文
一
最近逛简书,总觉得像掉入一个奇幻迤逦的漩涡,各种新奇的赚钱方式层出不穷的冒出来,最受欢迎,点赞数最高的莫过于写稿赚钱的文章。
可以说这类文章对于热爱写作的人有着致命的诱惑力,激情瞬间高涨,踌躇满志,激动的关注他们推荐的公众号,分析公众号的文章,无论从排班,内容,都想一览而尽,甚至看到一些文章的水准后不禁暗喜:这文章的水平我也可以写的出来,赶紧想搓手大干一番。
文章发出去后,激动地等待……
有些兴奋地等待……
平静地等待……
仿若石沉大海,寂静的可怕。
回过头来,公众号入选的文章,名字还是那些一直在平台默默耕耘的资深作者。
二
这一次打击,并没有让我对那些曾投过的公众号持有偏见,对我来说,或者大部分写者来说,都是很正常的经历。
冷静下来几天后,不禁开始慢慢反思。
说实话,现在是自媒体发展的黄金时代,发展的趋势势如破竹,这即是社会潮流的推导,也是群众思想潮流的变迁,所以,你会可以,发现无论哪个平台,甚至你身边的朋友,都有可能是一个自媒体人。
曾经,你为自己是一名小“作家”而沾沾自喜,为自己用心的文章还会自赏一番,收到周围人的夸赞。但如今,你遍观整个写作的市场,人们沉湎于一种类似打鸡血的速食文章,无论之后的你是什么样,但此刻,看完后真的神清气爽,斗志昂扬。
看多之后,再看那些真正有深度有思想的文章,你却渐渐浏览,扫描,最后一眼盖过。
我在想为什么,最后发现:大家都在用心写文章,却不是在用心看文章。就如当你看到我这一篇文章时,可能一头扫到尾。
而在日常阅读里,我也是,想来惭愧。
记得曾有一次,向一位老前辈请教,相比我们这一代有些浮躁又坚强,颓废又独立的九零后来讲,那种浑身散发温文尔雅,睿智清透的气息在我们身上很难觅见。
他讲道:写作更重要的是懂的去阅读,阅读那些留下来的经典,里面中华文学的美需要你们去发掘,在写作中能更加认识你自己,一定要有你自己的风格,思想,深度,模仿一时获得的成就终究活在他人的影子之下,这不是写作,而是另一种谋生。
三
不可否认,在简书上遇到了很多优秀的作者,有的就是简单的记录自己的生活小事,有的把这儿当成自己情感抒发的树洞,成千上万的人在这里聚集,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虽说这里不再是我刚来的模样,曾经大家的文章点赞量很少,上千的更是凤毛麟角,会用心的交流。如今几乎款款爆文,精美的排版,相似的文风,以及同一个“培训班”。
但言而总之,目前这股写作的“热情”是谁也无法浇灭的,甚至还会有更多的人跳进去,让它燃烧的更加瑰丽绚烂。
首先,最切实的原因,写作门槛的降低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热点文章作为首选,只要你的文笔能抓住一个群众敏感的痛脚,在有一种激进的情绪作为辅料,这一盘大众饭后的下酒菜就做好了。
公众号的数量一直增加,但人写作的热情与精力往往是不够的,有限的,所以会招募优秀的写手作为储备资源,这种双赢有偿的方式没有人会不愿意加入。
其次,对自我价值急需一种认可与肯定。这种哪怕,有一次的成功,都会大大激发他写作的热情和动力,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去,后期无法得到回馈会陷入一种失落,自我否定的境遇。
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规避。生活的枯燥与繁忙总会让我们找不到存在感和价值感,人们对现实世界中无法得到和实现的,往往会给予幻想中,在这里你可以理平那些生活纠缠在一起的琐事,慢慢得出人生的感悟。但是真正处理现实的麻烦,不是想象,而是行动。
最后,是大家对写作都保持一份初心与虔诚,这大抵是写作的最高境界,也是写作的入门境界。会写文章的人很多,但真正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没有迷失自我的,才是对“写作”这个词的最大尊重,很多人艳羡别人的成功,但真正成名的那些人都是写的很好的么?答案不言而喻。
“抄袭”总是挂于热搜榜,好的文章是一个作者用心凝结的心血,但在这个不懂得尊重原创作者的时代里,略显悲哀。
四
如果你依旧渴望靠写作来月入过万,依旧想靠写热点文来博取更多人的关注,不妨想考虑一下这个趋于饱和的自媒体市场里,你是否还能分出一杯羹?
在已成熟的公众号运营体系里,它们需要的是你的投稿,还是你对它们一腔愤血的热情。
努力专研,还是会有人抛来橄榄枝的,但是树枝还是橄榄枝,看清楚再接。
所以,我只是想呼吁大部分有着最初那份写作初心,热爱写作的人,在坚守着一下下,那些写作赚钱过万的人是真的有,但是也不差你一个。
与其在纷乱的世界里随波逐流,不如净守一方领土,沉下心来静静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沉淀酝酿出来的文章,真的会让人沉迷其中,反复品阅。
而快节奏拼出来,赶出来的文章,香气只存于一时,在与大多芬芳混杂在一起,反而你已记不住它的味道。
所庆幸,清醒的人并不是只有我一个。
所悲哀,写作沦为当前赚钱最炙手可热的一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