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碑
从磁器口出来,乘车回市区。剩下的行程,逛解放碑,在十八梯洞子老火锅店吃火锅,晚饭后坐游船夜游两江,远观洪崖洞。
解放碑是重庆市的标志建筑物之一,最初兴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底落成,命名为“精神堡垒”以激励中华民众奋力抗争以取得胜利,抗战胜利后改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1950年由刘伯承改题“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碑正面向北偏东,为八角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碑通高 27.5米,边长2.55米,碑内连地下共八层,设有旋梯直达碑顶。碑顶向街口的四面装有自鸣钟,周围有花圃。
解放碑记录着重庆的历史与文化,支撑着重庆过去和未来,如今的解放碑是中央商务区的代名词,是重庆核心的城市名片,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
解放碑位于重庆市中心城区渝中区。那年第一次来重庆,公婆心心念念着来看看解放碑,导航不靠谱,引着我们在边边上打转转,就是走不到解放碑前。后来还是一个重庆本地的热心人给我们带过来。看到后第一感觉是走错地方了——传说中的解放碑既不高大也不威武,在周围的高楼大夏间,甚至不引人注意。公公有些失望,婆婆看了一阵子说:“跟我们县上那个无影塔有点像,只是要高一些。”我啼笑皆非,某人柱着拐杖,满脸笑容地看两老绕着碑逛了一圈又一圈。
如今再次站在这里,繁华依旧。举着手机拍照的人很多,四面商业楼栋上的电子屏播放着各种广告,最引人侧目的还是拍视频的两个年轻女子。她们都很纤瘦,长长的头发披散着随风飞舞。举着手机拍的姑娘个子略微矮一点,手机挡住了她的脸。到是那个比划着各种动作,摆出各种造型的小姑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一个瘦高个儿的女子,黑色紧身衣,黑色短裙,高帮靴子。长发飞扬,瓜子脸只有巴掌大,肤色莹白,长长的柳叶眉,大大的圆眼镜,鼻头小巧,樱桃小口润泽饱满,腰肢细长,盈盈不堪一握。她像水蛇一样扭来扭去,围观人群里一个中年大叔说:“我的个乖乖,她也不怕把那腰给扭断了!”
她们绕着解放碑拍,只见那女子一会儿双手捧着脸,歪着头笑意盈盈;一会儿一只手轻掠头发,四十五度角抬头望天,明媚而忧伤;一会儿双手叉腰,走着猫步,一脸冷肃;一会儿耸肩踏步,跳着劲舞.......
十八梯·重庆火锅
如果说解放碑展现的是重庆的繁华和现代,十八梯则让人领略到山城的市井生活和老重庆的记忆。
来了重庆,火锅是标配,必须得有。这不,州总安排了晚上在十八梯洞子老火锅聚餐。逛完解放碑,我们走路过来十八梯,据说十八梯每个楼层展示的场景是不一样的,不过我们没挨个去逛。杨姐说:“今天走了太多的路,实在不想逛了,坐电梯吧。”于是直接坐电梯下到底,走出电梯转个弯,就看到洞子火锅了,外表古旧,店面门脸不大,灰砖灰瓦,进去了发现堂子很宽,堂上灯笼高挂,以大红为主色调,看起来红红火火。先到了各自找同伴,坐满一桌就可以开干。
我们选了靠窗的桌子坐下来,后面又来了四人,共六个人,都是林草系统的,虽然没见过面,电话联系还是有的,倒也不陌生。看到其他桌都开干了,就我们这桌还没坐满,南局的帅哥说:“应该是没人来拼桌了,我们也开吃吧。为我们相聚在重庆干一杯。”相视一笑,大家都端起饮料碰了一下“一切都好!”仰头喝了一口,筷子伸进锅里。省总领导带来两名中年男子:“这是四川过来五指山疗养的,安排到一起坐哈。”
南局的帅哥代表我们表示歉意:“不好意思,没等你们。”这两人说没关系,是他们来晚了。他们没怎么与我们说话,自顾自地摆龙门阵,吃得也很少。从他们的交谈中,知道他们来自四川石油系统,后来隐约听到年轻一点的男子颇为嫌弃地说:“这家火锅除了辣,就没其他味道,还不如在前几天成都那家的味道好。”然后端起杯子敬了一下,和我们说了声:“你们慢用,我们先走一步。”
早些年,火锅对我很有吸引力,现在嘛,还是惦记,只是肠胃不太好了,每吃一次火锅,肚子就闹革命,折腾得很,慢慢地,就不太敢吃火锅了。那男子倒是没说拐,这家火锅是真的辣,辣口又辣心。杨姐也没多吃,她感慨说:“年龄大了,重口味的东西吃了受不住啦。”南局的帅哥说:那就吃点小点心吧,等会还要走路,还要游两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