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不二
-1-
“无效用”,这三个字对大家可能很陌生,甚至是从字面上很不容易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其实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没有用,甚至可以说没有发挥它本身应有的效果。当这个词用在人的身上就是一种惩罚。
瑞典的作家妮妮·霍克维斯她的首部长篇小说《单位》就是叙述了在一个特殊的世界中,凡年满50周岁的女子和年满60周岁的男子,若单身、没有子女、没有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就会被定义为“无效用”人,他们会被政府强制送往“单位”,享受舒适的生活和无微不至的关心。
但同样他们有是有代价的,需要接受全方位的监控、参与各项医疗实验以及无条件捐献器官给外面的“有效用”人,甚至是身体中的重要器官也不例外。
书中以多丽特一位50周岁的女性视角为主线,详细的讲述了她在“单位”中从最初的迷茫、无助到最后安然自若的在“单位”中生活直至最后捐献的到来。
在这样的单位中,她体会到了不同于外面的友谊,不同于外面的爱情。
在这一段段感情中,她既珍惜每一个人的感情又惧怕每一个人对她张开双臂送来的拥抱。
-2-
像这类讲述感情的故事,我想大家都是看过不少的。
而以这样的故事背景叙述人物感情的故事想来并不多见,因为书中不管是什么样的感情,最终都会落得分别的一刻,甚至他们这样的友谊、爱情都只是短短的几个月。
在这短短的几个月中会有怎样的真情?以这样一种环境来描写爱情的方式让我想起了奥威尔的《1984》,同样是在一种被奴役统治的世界中,一对男女相恋。
看惯了中国式的大团圆结局的人会设想到他们最终生活在了一起,逃出了那片天地。可是结局并不是这样,在一个理念上的“乌托邦”社会,所有的东西都达到了设想上的完美、理念上的统一。
所有“异类”终不得生存。
多丽特的社会时代也像是“乌托邦”,维持这个乌托邦良好运转的就是“孩子”,只要你有了孩子做了父亲母亲,那么你就是对社会有效益的人,可以享受社会的一切福利,反之则一无所有甚至你自己的身体也不再是你的,就像一只小白鼠一样。
书中有一副画
“胎儿侧对我们,身体不自然的扭曲着,脸的中央有一个未成形的突起物,嘴巴触目惊心地长大着,鲜红的嘴唇狰狞地扭曲着,难以断定这是痛苦的抽搐,还是嘲讽地笑着。”
更突出的表达出这个世界对于孩子畸形的诉求。
-3-
多丽特刚进入“单位”的时候,一句简单的套近乎的话“如果你想聊聊天,或者不想一个人独自待着可以找我。
有句话说的很好,马伊可·奥尔松随叫随到。”建立起她与这位马伊可的友谊,那时的马伊可已经是一位捐献过卵细胞、一个肾和一个听骨的人。
这句话也成为多丽特纪念马伊可时常说的话。每当有新人进入“单位”就会举办一次晚会,在晚会中每一个孤苦伶仃的个体都会抱团取暖。
在多丽特随马伊可游览“单位”的时候,经常看见皮肤上各种斑块或者是走一步喘三下的人这些都是参与了单位中医疗实验的人。
内心就算被周围抱团的人捂的炙热,也比不上看到眼前“苟延残喘”的人更加伤悲。
-4-
霍克维斯把这个世界的矛盾阐释的非常巧妙,不管是生活在外面的人还是生活在单位的人,都很压抑。
没有身心上的自由。政府的制度成了驱动他们前进的指挥棒,“你们必须要为社会做出贡献,否则……”
然而政府里的人都是“有效用”人,拿着俸禄享受着最好的生活,让人最担心的医疗问题也不是事——有现成的器官给你用。
最最令人惊讶的是所有的人都会顺从这种模式,没有人反抗?!
不管是安于现状还是被洗脑的麻木不仁,这都是统治者愿意看到的一面。
多丽特在最后一次参加新人晚会中听到新人说:
“为确保安全小姑娘十七八岁就怀孕了,不孕不育和人工授精的队伍越来越长。甚至性滥交也越来越多,艾滋病和衣原体感染在飞涨。小孩子遭绑架的事件说不胜数。”
这些话说明了什么?一个国家的人不关注生活、不关注收入、不关注家庭。只关注自己有没有孩子,有了孩子你就是社会上层的人。
-5-
一个在“单位”工作的人对这里生活的“实验小白鼠”动了恻隐之心,看到他们在这的生活感到不仅是煎熬也是压力。
他忍不住问了多丽特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愿意逃出去。“在这我们可以坦荡荡的做人,没有人排斥、没有人嘲笑,不用担心被轻视。
没有人把我们当做外星人、怪人,让人不知如何的多余人。在这里我举足轻重,看得起医生和牙医,我可以去外面吃饭、去的起美容院、可以去电影院、剧院,我在这儿过得体面的生活,我受人尊重。”
这样短短的几句话,无不在痛斥着外面生活制度的残酷,在外面的生活就没有人性。在“单位”中,每一个人获得了起码的尊重。
有人会说没有孩子那你成为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可以啊,但是不论是书中还是生活中,想做成功人士的有多少?
但是真正成功的人有多少,只手可数。书中的生活是以孩子为中心,没有孩子你就没有了一切。
在我们周边,则是以钱、权为中心。没有钱你就什么都做不了,有时候光有钱没有权你也一事无成。
黄景仁的《杂感》中“百无一用是书生”,假期我作为一个大学生,也打算出去找找零工,赚一点外快。
我连连转了十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兼职,工作有是有价钱低到让人吃惊。至此我才发现原来大学生是这样不值钱,钱是这样不容易转。
-6-
工作对于一个人来说,真的是如此的艰难,就像多丽特为了怀一个孩子。
我们的社会还不如书中那样乌托邦,但是已经相差不远。
现在的90后,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新一种“无效用”人。我不知道在大学积累的资本对于未来有没有作用,现在都流行一句话:“多个技能多条路。”
甚至还有一句“多个证书多条路”,所有的人都在为自己未来准备多一条的道路。
我只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不会像是我暑假找兼职一般,四处奔波却无人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