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1日至7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第十期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今天我以“被留级生”(晓霞院长懂的)身份再次参加了在家门口举办的第十二期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我很庆幸,我又来了!而且我所在的组被命名为非常5+1,我就是那个1。我们组的口号是“写就对了”。
算上参加教育行走,我是第四次听张文质老师的课,张老师的“随心所欲,言为心声”授课方式,是我很喜欢的风格。张老师讲课总是那么随心,感觉像听一位好朋友在娓娓道来,没有任何压力,而且张老师时不时来几句幽默的话,让大家开心地笑,却又有所思考。幽默,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张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里面可能有无数的经历,无数的心酸,没有经历过生活“折磨”的人怎么可能会有幽默?我发现张老师的讲话风格很像他写的书,自从参加了第十期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以来,我养成了每天都看书的习惯,近期看了张文质老师《奶蜜盐1》、《奶蜜盐2》、《教师的使命》等专著,看了之后觉得虽然都是随心所欲的表达,但里面又蕴含了很多深刻的道理。不怕被笑话,我以前看书不多,写东西更少了,还不知道什么叫随笔,现在总算有点明白了。从写作班回来后又稀里糊涂被拉进了一个《一年一本书》的写作群,要求每周要交2000字以上的文章,总算做到了坚持周耕2000字,算起来也有2万多字了,感觉离我的书越来越近了……。我相信,只有坚持写下去,不要怕写得比别人少,不要怕写得比别人浅,不要怕写得跟别人相似,不要怕被别人嘲笑,脸皮厚一些,再厚一些。我相信在未来的写作班里会出现我的专著照片。
下午李晓霞老师充满激情的课顺着张老师的用意继续给我们打强心针,生怕我们又觉得写作又变难了。她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完成一本个人专著《我看见了教育的星晨大海》讲起,不但重新给予了我们更多的信心,还给我们进行了一些具体的写作指导,从个人的成长经历及思考来引导我们写出好文章,而且形成了“独立精神、深度思考、真诚写作、准确表达”的写作指南。
上次写作班听钟杰老师说她的人生分水岭是在2005年,她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的分水岭呢?过去,我不知道我可以把自己所经历过的教育故事转化为写作素材。我扎根乡村小学教育20多年,以及在梅州支教的两年时间里,带动一所简陋破旧的学校焕然一新,对待学生、对待老师,付出了一些努力,每一件事、每一个瞬间,都留下了自己深刻的足迹。过去,从一篇小论文的获奖,到一篇大论文的发表,到成为惠州学院的客座副教授,我知道自己的成长故事,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充满了生命体验,也充满了生命价值。我在我的教育故事中感受到生命体验并从中获得启发,可是,我却不懂得如何将这些生命体验很好地转化为写作素材。今天下午,在小组讨论互动中:我果断给我们组提出了“写就对了”的口号,行动才是最有力量的语言。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