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枪手》拍了一场学生利用时差跨国作弊的案子,节奏把握地非常好,我很欣赏的两点,一是把作弊这件事拍得非常入流,二是展现了我们最真实的青春年少。
首先,对于女主来说,把考试答案写在橡皮擦上传递给女二让女二顺利通过考试,这是一种信息分享,可能有情感基础,但并没有利益交换。但正是因为这一次信息共享,让男二看到了女主的高智商,并愿意为之付费,于是从信息共享转变为信息付费。
这场交易是男主女主所代表的高智商没钱群体与男二女二所代表的低智商有钱群体的碰撞。前者走捷径去挣钱,后者走捷径去镀金,前者的信念里可以为了钱而不顾一切,后者的生活里,钱可以用来摆平一切。悬殊巨大的双方能够相遇并进行交易,必然建立在利益互换的基础上,并且其中一方能够给出丰厚的金钱待遇。
我们唾弃作弊,但是否曾经想过,存在即合理,作弊的存在也是某种需求的催生。
就好比说印度重男轻女所以不计后果地杀女婴,造成了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催生一群男光棍无法解决性生活,进而产生“买妻”行为,由此,重男轻女变相成为人口贩卖的根源。
作弊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很符合经济人的假设,即付出最小的代价而得到最大的价值,甚至于不付出任何代价依然能够获得最大的价值。或者为了名声,或者为了地位,或者为了钱?总之,是为了走捷径,甚至不劳而获。
既然有需求,就必然有市场,生产者可能是培训机构,可能是补习班老师,也可能刚好是你的同桌。楼下打印店赚钱最多的绝对不是教辅资料,而是考前小抄,十块钱一份,不贵,薄利多销,同一份资料还能卖上好几年。所以最后,走捷径的人拔得头筹狠狠踩了老黄牛一把。
不公平吗?很显然。
可是公平又是什么,公平是规则的制定者创造出来让普通人去竞争的。如果这个世界是一场博大精深的局,那么规则的制定者只能是手握财富的顶层人士,大多数人群都只不过是活在世界的中下层,被规则摆布被框架局限被财富束缚。
然而,信息爆炸的当下,知识付费已悄然占领市场,作弊就像是信息不对称的双方互相沟通的桥梁,付费与否是周瑜黄盖愿打愿挨。我们在经历漫长的成长岁月之后,对作弊这件事已经有了新的认知高度,所以我们更愿意称之为共享。
如果电影中的女主能够刷新对作弊的认知,凭借如此高的智商,完全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变现,而不仅仅局限于考场上拙劣的作弊技巧。最后反转,让女主金盆洗手主动认罪承认作弊,在我看来并不是诚信价值观的颂扬,而是女主整体人设的坍塌。诚然,女主走了捷径去挣钱,但某种程度上来说,未必是绝对的错,因为这条捷径走对了,可以让她成为知识变现的代表性人才。
再者,回首当年,占据我们青春记忆的,竟然不是春心萌动的小暧昧,而是无穷无尽的考试,因为我们人生的前二十年完完全全是接受应试教育洗礼浇灌的。应试教育的宗旨是,一切以考试为上。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弊,比如琢磨出题规律,比如题海战术练感觉,比如铺天盖地的猜题押题,比如花样百出的答题模板。
我想,作弊应该是每个学生时代的必修课。
为什么要作弊?好像也没有那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能说的出口的理由都有些蹩脚。
就好像青春时代喜欢一个人爱在心底口难开,喜欢就说啊,怕什么,怕被拒绝。
为什么要作弊,不会就说啊,怕什么,怕被人看不起。
承认自己孬自己蠢自己傻有那么难吗?
很难。
那只好努力让自己变得不孬不蠢不傻。
大好青春竟然处处充斥着作弊的气息,难怪回味起来更乐意惦念那些爱在心底口难开了。
所幸,人生无法共享,青春也无法作弊,我们还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