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天到塔拉再去想吧。那时我就经受得住了。明天,我会想出一个办法……毕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摘自《飘》
许是年长的缘故,许是生活狰狞可怖的缘故,许是精神疲惫的缘故,最近常想起生我养我的故乡。
它是一个静密安宁的小村庄,那儿的一年四季都是安宁的,仿佛永远不会动怒。
春秋时节,几头牛几个荷锄的农人就是一幅悠闲的图画;农闲时节,成群成群的人席地而坐,缜密细致地谈论家长里短,也是令人羡艳的风景。
在黑夜来临后,各家又点起了昏黄略显暗淡的但同时也是温暖宁静的灯,关起门说儿女情长。城市里的灯永远是那么明亮,照着美又看出了恶。
这时的夜是何等的迷人,我置于其中,听着天籁般的蛙鸣声、蟋蟀的唧唧声仿佛进入了朱自清的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最佳境界,我听到了来自民间的美。
在城市里生活了十多年,但我依然不喜欢那生硬的钢筋水泥所造的房子,冷冰冰的,无情无感。
我最喜欢停电,我可以有正当的理由不看电视,不上网,而和女儿躺在床上谈心,每当这时也是女儿最开心的时候,仿佛我们的心贴近了许多,又仿佛回到了那小村时代,只是没有了户外的虫鸣声蛙鸣声。
商品大潮也冲击着这个小山村,村里的男人们纷纷外出寻找明天,村里就留下了女人们和孩子。
道路斑驳,墙体裸露。
女人们过得无忧无虑,怡然自得,即使在麻将的喧嚣里,我也能感受到她们内心的宁静。
她们不必为生活而奔忙,她们头顶有一片男人天。我好生嫉妒,我不如她们,我得为所谓的明天去奋斗,我得为所谓的理想去努力,我太累,我孤独,我不知我的天在哪里?
离开家乡十多载,反认他乡为故乡,但我的心永远在飘,只有到了小山村我的心才能宁静才能安祥。
不论忧伤或是喜悦,都会回到小村去,去感受那里的宁静、古朴、自然。
可有一天,我发现儿时陪伴着小村的朗朗读书声不见了,后来才知孩子们全部到外村上学去了。小村从此没了孩子们清朗的读书声,那荒芜空落的校舍在风中瑟瑟诉说着昔日的荣光。
孩子们走了,小村的精气神走了。校舍前的操场上也不再有成堆成堆的人闲聊,操场因此空虚着。
孩子们走了,明天走了;年轻人走了,希望走了;山已不再青,水已不再清。古朴的老屋还在,土地还有。我依然回去,那里是我的塔拉。
直到有一天,一条现代化的公路傍村而过,把我从梦中惊醒。农人们欣喜着,可我回乡的脚步却沉重了。
我不知那泥墙灰瓦的古朴小屋还能屹立多久?我再来时还能认出当年的颜色吗?我还能再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