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谋杀》是卡尔的作品。这部作品卡尔将谋杀舞台搬到了好莱坞,这无疑会使读者想起奎因的“好莱坞系列”。不过,卡尔写好莱坞的感觉显然没有奎因的功底深,毕竟奎因在好莱坞工作过,有太多的场景经验。所以,在体验这部分时着实有些枯燥。主角H.M.也是在一半多的篇幅才出现。谋杀何时出现?这可能是体验卡尔作品最关注的地方。
这次的受害者被凶手三次攻击,然而最终的受害者却不是首先被攻击的那个人。这里才发现,卡尔使用了成功的误导技巧。这让我一度相信,受害者就是那个人。当H.M.提及,受害者并没有被袭击时,我还以为是被害者的自导自演,就像阿加莎的《悬崖山庄奇案》。不过,这样想就太简单了。将真正受害者的身份掩盖是卡尔的第一层误导。而真正厉害的误导则是第二个,即,凶手的误导。卡尔完全是愚弄了读者。同时,这也是侦探小说里的一个铁律——最不可能的人往往就是真凶。这次的凶手竟然是H.M.身边的人。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这个误导与劳森的《死亡飞出大礼帽》里的误导性质非常相似,《死亡飞出大礼帽》是诡计的误导,凶手在警方面前上演了真正的犯罪手法,可当时没人信。结果最后真正的诡计就是这个犯罪手法。而卡尔在开始让读者相信XX不是凶手,但最后他就是凶手。而且这个凶手还有双重身份。这就相当于我们在做选择题一样,我们刚开始选的答案其实是对的,但我们会被题目中的某些信息所误导,从而选择了另一个错误的答案。看来误导无处不在。
这部作品篇幅在卡尔所有作品里算简短的,因为这个故事很简单,卡尔也没有加杂太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背景,所以是个架构很清晰很明确的作品。
二阶堂黎人初读这部作品时认为作品毫无可取之处,新译本出现后,他二刷,却发现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并再度深深感动于卡尔的欺骗技巧。(有时卡尔的作品初读和重读的感觉和印象确实不同,往往重读的好感度会增加,这也是我体验卡尔作品的真实感受)诚然,卡尔在每一部作品中几乎都会出现误导,所以,阿加莎才感言“现实中,很少有作品能让我迷惑,但卡尔总能。”侦探女王都这样说了,读者也就无需多言了。
抛却诡计而言,好莱坞部分的体验感并不舒适,我只能给到5分,诡计是阿加莎的味道,现在来看也有些普通了,但我惊讶于卡尔的误导功力,所以,我还是给了6分。
6分 佳作
卡尔致敬奎因好莱坞主题
惊讶于卡尔的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