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的背面》是一本精选集,是最近几年福建师大学生创作作品集中选出来的作品再集合,故名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创作精粹”。这本书是在台湾发行,作者们更是充满了另一种美好的向往,海峡另一边的读者会怎样阅读我们的心灵呢?
文学创作赛主要有那么几种文体,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此次选集还是突出文学创作一些,评论偏理论性,故不在选编之列。阅读这本精粹给我的感觉是震撼的,作者们呈现给我的心灵世界之多面性、独异性、丰富性,超乎我的估计,显示出文学院学子们极强的创作热情以及创作才能。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说,“小说是第二生活”,从这本精粹来看,这第二生活来源于同学们“第一的”现实生活,然而它又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完全是两个世界。小说《镜子的背面》,其新颖之处在于使用第二人称“你”来进行叙述,这在小说历史上都是不常见的形式,使用第二人称的小说可能会造成读者代入感太强,读者感受完全被动于叙述者,不容易产生良好的阅读效果。但是这篇小说看起来却像是作者一种别致的自传,“你”看起来其实很像“我”。然而第二人称的使用又好像使得作者抽身出来,以上帝的眼光俯视记忆中的自己一般,其实显示出的是作者对成长本身的一种深刻的反思。《镜子的背面》、《蓝花楹》、《或者》等书写童年或青春的小说,已经脱离了那种充满了纯粹感伤的基调,代表了本书青春书写的一种高度,即一种更加开阔,更加圆熟的青春反思。也许台湾的朋友看过这些小说也会和我一样惊异吧。
除了小说显示出作者们对于生活的反思的高水平,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们对于文学文体本身的自觉认识。《小说的背后》这篇小说严格来讲是一篇元小说。作者明显地意识到了他在小说创作过程中自己身份的多重性,这篇小说写的就是小说主人公自我精神的分裂性,他同时是小说作者、叙述者和人物,这三者之间存在这观念和情感上的冲突。这篇小说还形象地道出一些艰深的小说理论好不容易才说清的小说诗学问题,比如小说人物有自己的情感逻辑,这种独立的情感逻辑可能使得小说人物脱离小说作者的控制等。作为一个本科生,如果没有深厚的创作功底和丰富的创作经验,是不可能直觉到如此深层的小说诗学的。丰富的创作经验意味着丰富的想像性和创造力,从《或者》、《谁持彩练当空舞》、《半边乳房的女人》等小说可以看出,作者们对于现实生活的处理和再加工的能力、在现实生活基础之上演化故事的想像力非同一般,本书中许多小说的作者我在现实生活中都认识,看他们写的小说我发现他们创作的源泉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或者一些事实,然而这些生活都被他们经过大刀阔斧、改头换面地加工、变异、想像、修辞,最终变成了和现实中完全不同的面貌,然而我仍然可以发现某些隐藏在其中的心灵秘密,作者呈现出来的就是他们经过变形的秘密,也许这就是创作对于我们同学作者们的一种意义吧,通过创作,我们可以曲折地道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言说的心灵的声音,而且它们必须被言说,被梳理,被以某一种特殊的方式去记忆。或许通过书写、创作,我们才能更好地活着呢?
相比于小说的曲折、幽深的虚构性,散文似乎是一种更为诚实的文体。《岁月拾遗》、《彼时少年》、《光阴似弦》、《我》等散文,实际上表现出一种相对与小说所展现的心灵世界来说较为朴素的艺术面貌。以《我》为代表,作者们所写散文不外乎写“我”,我的成长、我的经历、我的回忆、我的青春遗憾等等,整体上精神世界的广度、深度似乎不及小说,思想表现也普遍没有小说更为成熟。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同学的散文写得不好,这也许跟散文文体有关系,散文能表现的思想情感没有疑问就是作者一人的思想情感,而小说的思想情感的容量、层次和复杂性显然都很容易超过散文。散文是一种中年文体,没有足够的人生的沉淀是不好驾驭散文的,这本书中的作者都还年轻,他们的经验、感觉、情绪等等方面的表达在这些散文中已经表现出一定的老练度了。再说,年轻人写散文,又何必跟中年人比成熟呢?
不同于散文中年沉思的成熟品质,现代诗歌表现出更多的是年轻激情的敏感。这一本精粹之中的诗歌,有《文学院》这样把头脑风暴一样的文学专业学习生活变成戏谑梦境一般的青春魔力,有《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这样用几张剪切画片概括整个生活图景的深邃的现实穿透力,也有《雨》这样细密敏感的心灵私语,等等不同的生活维度。以诗歌把握生活,不仅需要熔炼生活结构的强大心灵结构,还需要充满想像力的语言。《文学院》幽默的叙事性语言道出作者寻找到了文学院艰苦学习生活的乐趣,这是他对文学院这样一个多彩世界的爱的语言。同样是口语化的《迷》,亦是用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作者对小说虚构性的真切认识和热爱。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语言的成功。语言其实与作者对现实做变异的想像也分不开。《迷》把小说想像成棺材的意象,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可能是不光明的意象,但棺材的意象难道不是说明作者对小说“同生共死”的阅读感受的最好隐喻吗?《风一样的少年》把六月说成是“黑色六月”,而“死火山才是你早春的归宿,”乃是因为少年已经在岁月中离我的青春越来越远,我能抓住的,仅仅是“道尽懵懂青春的尾巴”。《雪人》是自己与自己秘密的对话,所以“雪”是自己与自己对话的语言,所以“雪落得悄无声息,唯有我能听见”。内心向自己敞开,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才能看见自己的敏感,一颗很轻的眼泪,才能滴进沉重的心,如果没有敞开,也不能“透过泪水”看见自己哭泣,在这里,诗歌成为作者自我疗伤的一个伙伴,青春的敏感让我们对外界有诸多感受之外,还让我们得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且学会与自己相处,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谁能说,写“小我”的诗歌就不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呢?
无论小说、散文、诗歌,这本精粹所汇集的是各种形式的心灵,不同的文体,就像是不同形状的漂流瓶,载着海峡西岸的一批年轻敏感的心,漂到海峡那边,期待着陌生而又熟悉的心灵捧起它们,认识它们。这就是这次出版活动的意义,也属于海峡之间情感沟通的题中之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