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重塑
很重要,甚至比操作细节更重要。
人间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是,中国人的悲欢特别相通。这么久以来,收到7成的问题,都是关于职场问题。
●我老板要把我做掉, 仅仅因为我是一个生了孩子的中年女人
●我老板喜欢那些能说会道的狐狸精,讨厌吃苦耐劳的我
●工资涨幅太慢了,这样下去日子怎么过呀
你知道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啥么?
在于你选择了做一个中奖率特别低的事。
大家都知道,职场里要想升职加薪,不一定取决于你的KP|怎么写
而完全取决于你老板怎么想。你老板想提拔你,你就牛逼。不想,你就不牛逼。
可是,想被老板提拔的人,很多。也就是说,有很多竞争对手在取悦
同一个标准,那你说中奖率低不低。
回到首页
旦竞争者变多,大家就会无所不用其极,有比你底线低的,但位置,只有一个。
但如果你腾出手来去搞一个副业,那么你的局面,就从多对一,变成了一对多。
俗话说得好:
如果这个世界_上99%的人都讨厌你,只有1%的人喜欢你,那么就有6000万的人喜欢你。
我们实际一点,只要有6万个人喜欢你,这6万个人,有不错的ARPU (单个用户平均贡献收入),比如,一人一年平均给你掏100元你的收入,就是600万,秒杀绝大多数公司的总监。那么你就不会在意你职场里的中奖率了。
白领和白领是不同的。
有的白领最担心的是价格战,担心自己年老色衰、需要照顾家庭以后,被价廉物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年轻人代替。
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非专业领域,常常会青睐那些28岁极其拼搏的单身狗、或不需要履行太多家庭责任的男性,年纪大了则不被青睐
而在有些领域,年纪大一点似乎很好。比如,一些专业的领域。医生、教师、研究员、律师、事业单位等等。
这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些行业因为足够古典,选拔人才的方式也趋向于保守,需要你考很多证啦、做到很多硬性指标啦。很多时候,你就是在熬年头。
如果你身处其期多那你肯定很不爽。为什么?
因为你的同学可能在趟泡沫捞钱。我的一个同学超级嫉妒我,因为他是一个大学老师,而我的物质水准似乎比他好很多。
不过,你看看抖音、看看bilibi、 看看喜马拉雅,你会发现一个现象
很多教师、医生、律师、研究员,是超级网红。
这些古典行业固然沿用着非常保守、非常“年功序列”制的人才提拔标准,但是,专业人士仍然有办法跳出这个标准,从人民群众处寻找存在感。
在抖音上,有1.3亿人,听过“向波老师”的化学课。
向波老师是四川省广元中学化学老师,体制内人士。按照规定,人民教师是不能搞副业的,也就是说,你是中学老师你在外面开培训班是违规的。但是,如果你是知识分享你的视频呢?那可以叫做公开课,明面.上,是不违规的。
但你可以想想啦,一个1.3亿人看过、一个被马云请去做分享的化学老师,他的人生是不是多了很多选择?
可能原来,他需要哈找他的领导,以及,跟996码农没区别,吭哧.吭哧搞升学率,为了一亩三分地发愁。但现在, 他的领导不得不重视他,他甚至还有很多别的职业选择。
在大学老师里,我也看过很多,众所周知一个讲师熬年头,变成副教授、教授,需要多少艰辛多少忍耐。但是成为网红就不一样了。
复旦大学讲哲学的陈果老师,是一个网红。我不得不说,当社会在挑剔电影女明星的长相时,一个大学教授,是一个女性,长得五官端正, 说话亲切,人民群众听得懂,就可以爆发式获取足够大的流量。
即便评选教授的时间依然很长,不要紧,你可以卖书、卖课。从而消减财务上的匮乏,以及也解决了原本在体制内“不被尊重”的烦恼,毕竟,你有那么多的粉丝为你加油呐喊。
大量的专业类服务的企业,例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培训机构等,都选择“网红化”去重新解构他们的服务。
这些单位在很久以前还是主流考虑在百度方面的seo(搜索引擎排名优化)和sem (基于搜索引擎的营销),
但如今,抖音常常能刷到一些相关的视频。(btw, 据已有统计,抖音视频占据移动互联网客户40%以上的使用时间。)
一个知识产权律师,猛抓热点,用非常浅显的语言,去解构现代企业.面对的知识产权问题,顺便给自己打广告。如果一个知产律师有20万粉丝,不管他的潜在客户有没有看到,他都可以作为名片,在某天参加饭局的时候,推给某个企业老板,此老板必对其刮目相看。
更方法论地说,请你现在去做个实验:
首先,下载抖音。
然后,输入你行业的关键词。
例如:高考数学、知识产权、舞蹈教室、健身、早教、留学、移民、穿搭、保险.....各行各业,
看看排名最高的人都是谁,以及他们有多么红,
并分析他们的商业价值和套路。
讲这么一堆,只是为了说明以下结论:
●当你是一个雇员,不管你是什么雇员,不管你的行业喜欢什么年龄偏好,老板给你的机会,是很少的,中奖率很低。
但如果你从事副业,你的中奖率会变得很高,因为你一对多了,你既有可能有更多的钱,也有可能有更多的名一而众所周知,有足够多的名,则意味着更多的钱,或者在行业里更鲜活的生命力。
关于名人,我想再补充一个结论:
成为一个名人有很多好处。
其中一个好处是,当你某个项目做失败,你依然拥有不少翻身的机会。
很多80后的老网红也做生意,失败过好几次,但是你看他现在过得好像还可以,有时候还能被“奇葩说”之类的地方邀请一下, 拿点儿通告费。
我们的父辈怎么也没想到吧,
其实在这个社会,“名媛”身份,是一种重要的财务保底。
这个时候你也许要骂我
你bb了半天,就是劝大家都去当网红呗?那你为啥不叫网红课呢?
错,不一定要当网红,
而是,要重新审视“为人民服务”这个概念。
并且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一个没有门槛的事。
你再看看我特意举的例子,律师、教师、研究员,以前是多么“不说人话”的职业啊。
我以前是最讨厌老师的,尤其是化学老师,可是我现在却主动在听一个化学老师讲课,为什么?因为他讲的都是我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特别有趣,让人产生了对这个学科的兴趣。因为,他是站在观众的立场.上,去描述事情的。
那么不说网红,纯说消费行业,打心眼里为人民服务,是最近3年才发生的事。
自这个世界上有商业以来,消费业有过3个阶段。
先说前2个阶段。
第1阶段,极其短缺,谁有产品谁牛逼
绝对的卖方市场。
比如说,旧社会卖米面粮油,基本上没什么品牌,叫一个“王记”之类的名字,因为能获得这些物质的人到底不多,生产力不发达嘛。
我们很多读者是90后,我可以说,我国上世纪90年代都还属于这种年代,连世贸组织还没加入呢。只要你不是生活在特别农村的地方
市面上的消费品,就是那些有钱在电视台打广告的消费品,超级巨头。
我在90年代没有用过除了宝洁公司产品以外的日化。我喝的饮料,除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公司,就是健力宝、娃哈哈、乐百氏公司。我爸喝的咖啡,就是雀巢公司的速溶。
这些企业牛逼啊,当他们的经销商也很不容易的。可以说是完全的卖方市场。而这些卖方,可以被总结为“资本方”/“有钱方”。
第2阶段,专业技术人士入场的阶段
类似于2014年以前的消费市场。
那时候有了互联网,互联网上做生意不要钱。有一些小众品牌、创业品牌,需要用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以显得自己非常独特,其实是一种教育市场的方式,里面有很多意识形态性质的东西。
比如说,我说90年代的时候,我们家喝雀巢出的速溶咖啡,后来喝星巴克。
但是到了2014年左右,一个卖咖啡的怎么说?“别喝速溶和星巴克了,手冲咖啡才是最好的。”
讲这个话的人,大概率是一个咖啡师- -咖啡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士。
也就是说,市场上的卖方,从纯粹的有钱方,变成了绝大多数有钱方,和一小部分专业人士混搭的局面。
然后因为市面上行业、品类的市场估值能够算出来,那么这些“专业人士”也可以获得一些投资,是有一定潜力去颠覆传统老东西的市场的。
所以,有些人赚了些钱。
但是,这些招儿,现在不好使了,现在可以说是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为人民服务阶段
市场上的玩家多了。
有一个卖燕窝的抱怨说,以前卖燕窝,那是暴利,客户什么都不懂。现在呢,各种卖燕窝的,把客户教育成行家了,客户都太精了,大家还要打价格战。
但这意味着生意没办法做嘛?
依然很好做。
2020年,咱们有一年的时间,去理解一个事儿,就是如何服务人民群众。
在过去,专业人士教育市场时,还是从卖方视角去考虑问题的,即,这个东西,在专业人士眼里,是不是好的?但是,专业人士和小白,关心的点,其实不一样。
当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都在说教,人民群众就没有时间去听各行各业的说教,甚至感到厌烦(他们曾感觉到新鲜)。
在2014年,一个卖咖啡的怎么说?“别喝速溶了,手冲的才是最好的。”
但在2020年,有一个卖速溶咖啡的淘宝店,成功吸引了我的关注。叫“三顿半”。
很多小包的速溶咖啡。3g一小包,可以泡一杯咖啡,都说并不难喝,且很便宜。
消费场景很广泛---比如小白领,带一包到公司去(可以塞进公文包里),一包成本7块多,公司里有牛奶,可以兑着喝。比luckin便宜方便。
问:为什么不用挂耳咖啡?也很便宜。
答:因为挂耳咖啡不能兑牛奶,现在看数据,大家还是喜欢喝拿铁。
我一开始以为,这是一个很“下沉市场”的产品,因为它便宜。结果我发现我有几个有钱朋友也在买这个(而且这种人会买我6500元一瓶的路易王妃水晶香槟)。他们坐飞机出差,觉得飞机上咖啡不好喝,把这个塞在随身行李里面,找空姐要一-杯热水就行了。
这家店生意多好呢?
2019年双十一,开启预售的第1个小时,这个店卖出60万颗。2019年双十一、双十二,该品牌接连问鼎天猫咖啡品类第一名,打败雀巢。
值得注意的是,
此公司成立的时间为2015年,在早期也是做着“第二阶段”的事,卖的是各种手冲产品,挣了一点小钱。
而2019年的成功,是该公司史上最大的一次爆发,打败雀巢的,也仅仅是这一款产品。
这是一款符合客户消费场景(刚才我说过的那些场景)的小罐咖啡。咖啡版小罐茶。
方便携带
●价格便宜
●口感还行
●能兑牛奶
●能溶于冰
●长相时尚
貌似仅这几点原因。
但更重要的宏观原因是啥呢?
●资本市场已经把中国人教育得愿意喝咖啡了,.上瘾了
●资本市场已经相信咖啡的市场规模了(意味着 可以融到钱)
●结合上述2种,咖啡的供应链水平也提高了(意味着找工厂很容易)
没有又便宜、又符合场景的解决方案- - -这会儿有个人跑过来为人民服务了
而它--这个既不是巨头,也谈不上专业人士的品牌出现了。
所以,在这里,重新抛出一个利好结论。
过去,我们想在一个行业里赚钱,我们会担忧自己不懂行,或者没钱没势。
但现在,我们要在一个行业里赚钱,不需要钱,也不需要专业,只需要为人民服务。
所谓“所有的消费品都值得重做一次”, 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
我们的市场,有大量肥沃的供给,有大量的人口,就是没人好好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需要从产品角度重新设计,或者从内容角度重新解构。
老东西是帮我们教育市场和教育供应链的,还解决了销路和生产。
在供应链这块,老东西们的中国制造还服务了很多国际品牌,很多新兴企业都选择使用那些高大上品牌生产线,然后降价,走规模策略,服务下沉市场。其实如果他们的意识形态再说人话一些,也许他们就可以再跨阶级一点。
总的来说,
你有很多机会做副业,去投身消费业(包括卖货和卖服务)或媒体,为人民服务。
因为这个最简单。
而且,也最实际。从2019年来看,vc大批死菜,几乎所有的资本方,不管投资方式多么激进,也只会选择消费业,而这个行业恰恰是可以拒绝对赌的- - -毕竟盈利能力较强,要投投,不投滚,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很多。
网红、线上零售是一条路子。toB, to小B是另外一条路子。
前者可能根本不花钱(线上零售的买手店很多都是预售或代发,然后年入至少300万,而且这种模式的供应链其实已经很有品质了,我后面会详细讲怎么做,重点围绕重新解构品类价值,为人民服务)。
后者,需要花点钱,但是只要方法得当,一定可以赚。经销或者贸易生意,重在选品、利润空间和广告。我会开辟一些章节来讲。
此刻,我想让你相信,像《美食祈祷与恋爱》里朱丽叶罗伯茨老公那样,帅气风骚,财富中产以上且稳定,“我是个珠宝进出口商,我可以住在世界任何地方”,闲来无事还可以泡朱丽叶罗伯茨......
这样的生活其实非常容易。根本不需要活得像一个中式牲口。
只是过去几年的商业教育总是试图把问题搞复杂而已。
......
但不管toC还是B,不管怎么样,我们服务的,都是人民。都是那些需求严重没被满足的人民。
一直以来,他们被巨头的产品环绕,或者被那些自称专家(其中包括生活美学专家)的产品环绕,但是,没有被那些真正为他们服务的产品环绕。
在本专栏中,
我们会从:
●副业选型
●内容建设和分发,个人ip和企业ip
产品和供应链(找货源、找工厂)
b端和c端的渠道管理
流量的获取和怎么找人
人事、财务、融资
等各个方面去解构副业。这个事情简直太简单了,只是没人系统说而已。
你现在可能还在不爽,那为什么不叫创业课,而是叫副业课?
我讲我的理由。
不一定要辞职。
很多人的职业是很有用的,很适合去谈事的。
另外,辞职all in去创业,会很心慌,人在冲动的情况下,会干出很多蠢事。
以现在消费业和媒体业的供应链难度来看,不需要辞职,只需要你利用业余时间来做事即可。甚至也不需要动太多脑子。
为此,我们甚至专门安排了“怎么跟老东家相处”这个特别的章节。
那么你可能还会问:我就当个微商招代理行不行?
好,我不judge,但是,我觉得在这个年头,你这种套路还是给人打工,一定程度还有损你的社交货币。而做消费业或者网红的难度如此之低,为什么不做- -件你在饭桌上可以跟任何人谈笑风生、甚至令人肃然起敬的生意呢?当个企业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事。
综上所述,
人民群众给咱们的机会太多了。
我们有得是机会,把消费和内容重新解构,为人民服务。
这件事在早期不需要花钱花时间。做得好倒也可以辞。
我们的目标,保证你卖货/服务做到300万人民币的人均效能,或者,让你成为一个有商业价值的名人。
你100%可以达到.上述kpi,最多,看完专栏,2年的时间。
届时你可以考虑,是否对你的老板说: f**k you。
关于为什么是300万,我在下一节会展开讲讲,在此我先剧透下我的结论。
我发现,我们多数人的商业智慧和管理才能,顶点是年入1500万,约5个员工的小盘(也就是人均300万)。这件事,很容易做到,可以模仿。我们会拿很多淘宝店或者更上游的贸易商做案例。
如果是一个150亿的大盘,那么是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做行业的头部很难。但是做腰部,没有那么难。
不过,好在套路是可以重复的,如果我们手上有10个这样的小盘,经验可复制,资源可互通,那么是不是就是1.5亿了?
去年刚刚醒悟过来并践行的道理,将在下一章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