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根据张家鸿老师的音频分享,梳理了一下内容。
因为看到印刷工带来的新杂志,沈从文对新书产生了兴趣。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扩大,沈从文深受着强烈的影响,于是决定到北京闯荡新的生活。当他看到有这么多新人物,崇拜他们的见识与写作才能,但没想到他自己写起来,比他们还好。沈从文开始写作即使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又是从长远考虑寻找合乎人生理想的出路。在北大旁听时,常与五四之后的新青年交往,在这种特别的氛围中,让沈从文对于新文学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兴趣,更是激起了他的写作的兴趣。按理说,沈从文该是一名新青年,但他不是。新青年是抛弃旧我,获得新生。其间的关键是经历现代思想和观念的觉醒和启蒙,否定觉醒之前的阶段而确立新我。但沈从文身上并没有发生断裂,他更坚信是觉醒的自我和以往生命的经验积累扩大,在根源上影响着他的现在和将来,以及他的文学。抗战以后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沈从文此后的一系列文章也强调新文学运动在发展变化中脱离了大学和教育,需要文学运动的重建,把新文学运动从商场和官场中解放出来,再度与学术和教育相结合。但也遭来了一批文人的反驳。在时代转折之后,沈从文陷入更大的困惑,他的文学遭遇了新兴文学的挑战,他也不能依靠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来应对新兴文学。但他又不愿意认同新兴文学和新时代对文学的“事功”或“要求”。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更强大的力量来救助和支撑自己。就是把自己放进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连续性中,从精神上克服时代和现实的困境,并进而暗中认领自己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