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5%的改变》有感

现在让我写一本书的读后感,我会写《5%的改变》。在面对自我、原生家庭、工作与理想、亲密关系、人际关系时,我们往往会手足无措,不知道从哪下手,因为这些系统太庞大了,庞大到我们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个切口去行动。一个人身上不好的习惯就像是顽疾,想要马上改变是不太可能的事,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做点什么,无论结果怎样,就像作者说的:“无论如何先做点对自己有用的事,哪怕看起来是没有意义的小事,行动让人的状态变好,状态变好又带来更多积极的活动会形成正向反馈循环链路。”

这本书比较打动我的地方是关于一个人面对自我,和在面对各种关系给出的一些正确马上可行的建议,作者没有用心理咨询那种很深的术语和读者去沟通交流,而是通过读者当下的一些遭遇,先让读者写下现状,不管那个现状有多烂,他都没有带点批评和嘲讽的字样,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口吻在给读者建议,读者听完了以后也马上去做,读者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书中每一个问题,其实也都对应着我们每个人会在社会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在当事人看来很棘手,但当心理师给出那些小到5%,不可能失败的任务时,读者往往会想:“就着?只需要做些就能改变?”最后的结果是读者们往往都会有意想不到收获。

例如:在工作方面,读者不想做一份抵触的销售工作,死活都想再换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作者说:“那请你在接下来的七天,列出在这份抵触的工作里得到了什么,列出来以后告诉我,这些让你开展业务更顺利了还是更难了?”

读者说当列出这么这条之后,自己的抵触情绪变少了,因为他认识到了销售能给他带来丰厚的收入,而且离家近。其实该打电话打电话,不用想太多,也不用想客户会有何种反应,放松随意,能干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很神奇的是仅仅是列优势这一项就缓解了读者的焦虑感。

在比如在自我探索这一块,读者说:“我现在很怕,焦虑成了我的舒适圈,做事也总是拖延!”

作者的建议是:既然已经很焦虑了,那就再做一些折磨自己的事情,比如做几件平时没有动力去做的事,也就是舒适的时候享受现状,焦虑的时候做一些折磨自己的尝试。

听了这些建议,读者这样做:以前每次临睡前都会失眠,现在呢,先试睡一下,要是睡不着就气起来画画。还有焦虑的时候也一定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完,比如听网课、冥想和运动,这样做坚持了一段时间,好像一部分焦虑反而转化为了动力,同时也减轻了焦虑的感觉。

书中还有很多例子就不再这一一列举了,总之这是一本我常年都会放在枕边的书,每次出现情绪波动,心理状态不好时都会拿出来阅读。其实每次读别人的故事,自己也好似一位有心事的读者,通过作者的建议,一步步敞开心扉重获内心的松弛。

5%的改变,真的一步步在改变着我,书中关于自我,关于围绕“我的一切”,我们总是太忽视心灵了,让这些关系和情绪被看见,被理解,被治愈,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和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