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爷上了山”,记得小时候,每年一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送灶王爷“启程”,上天庭向玉皇大地汇报一年的工作,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灶王爷就是灶神,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因而受到崇拜。灶神也是民间信奉较广泛的神,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灶神也成了最亲民的神。
在腊月二十三那天,父亲早早起床,把院子的里里外外打扫干净,然后洗手供灶神。灶神通常被供奉在灶台的上方或者厨房的南面,就是贴一幅灶神的民间画像,上面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联:“一家之主”。
我家的灶神供在灶台的最里边,记得我是伸手探不着的,想偷吃得费力爬上灶台。供品只有糖瓜和一碗清水,“糖瓜”的寓意大概是让灶王爷吃过糖,再上天到天庭说好不说坏,也有传说是糊住灶王爷的嘴,就不能说坏话了。“一碗清水”可能寓意让灶王爷告状不要偏颇,一碗水端平。
供上供品,父亲还要在院子里的天地爷前,上香虔诚跪拜,父亲是个注重仪式感的人,当然也是祈求灶王爷避邪除灾,寄托父亲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以表达对灶王爷的尊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敬神是大人的事,小孩子们的乐趣是今天可以吃饺子和油糕。在那个年代吃饺子就是过年的代名词,因为一年辛苦劳作,只有到过年才能吃上饺子,老妈还会炒一大盘杂烩菜,即土豆粉条白菜再配点小炒肉,记忆中,烩菜配饺子的味道,就是过年的味道。
从这一天开始,小孩子们心心念念期盼的过年,就正式进入倒计时了,每天活蹦乱跳地欣喜着。俗话说,过了腊月二十三,每天都是年,大家在经历一年的辛苦忙碌后,不论收成好坏,都会以欢欢喜喜的姿态去迎接新的一年。
从腊月二十三直到春节,带着对辛苦的犒劳,对来年的期盼,家家户户的忙碌也开始进入高潮。过了这一天,人们才开始打扫家,讲究的人家灶王爷在的时候,是不能打扫动土的,怕惊动了灶神。
然后每一天都有固定的安排,小时候的顺口溜现在还记得,大致是:“二十四,裁下对子写下字、二十五,裤子烂了没人补、二十六,提上篮子割猪肉、二十七、关住门子洗臭脚、二十八,黑的白的蒸下一大沓、二十九、提上壶子打烧酒,三十日,叮叮当当剁馅子,坐的炕上包饺子……”
小孩子们欢天喜地地跟在大人屁股后面,也忙前忙后,这七八天的忙碌,只为春节那一刻的欢腾。其实对于勤劳的人们,年前忙碌的过程比春节更重要。
老人们说,“过年过得就是孩子”。能亲手一针一线,一砖一瓦为孩子们营造富足欢乐的年味,看着孩子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成长,欢天喜地过年,才是大人们心中最有滋味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