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年进入老年的标志之一就是喜欢怀念以前的事情,那些年少的记忆跳出脑海映在眼前,仿佛昨天一样。几十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就这样眨了一下眼的功夫。亚萍说写点一起读书时的趣事回味回味吧,我说好的,所以要写几篇命题小文了,以怀念我们一起走过的青葱岁月。
1979年的那个夏天成了我和同学们人生的转折点。彼时在苏北农村的我,经历了7月的中考(当年的中考是7月份噢),8月份填写志愿表,在月底一个下雨的傍晚,乡村邮递员不辞辛苦,在大雨中敲响了堂屋的后门,送上了我的录取通知书,一家人忐忑的心放下了。
当年扬州和泰州还没有分家,我们属于大扬州地区的考生,在交通不便的年代里,我需在前一天下午来到县城,借宿亲戚家,第二天父亲买了一张县城去扬州的长途汽车票,并给了我10元钱,我带着两件换洗衣服,在兴奋和不舍中离家而去。
报到集中,在接兵老师的带领上,我们终于来到了上海淮海西路221号—空军军医学校第五护训队,此后的两年半,我和我的同学们在这里学习、训练、生活,还有幸参加了1981年的金陵点兵。
空军军医学校本部在东北,由于文革十年的耽误,部队医院的一大批医生护士需回炉培训,急需一批经过正规培养的医护人员替代。而面向南京空军部队医院或卫生队分配的护士就集中在上海这个地方学习训练,马路对面的空军医院就是见实习的好去处,同时也能提供代管和后勤保障。
初到的新鲜感过后,细观我们读书的地方,实在不像一个学校,所以并没有取名第五护士学校之类的实在是明智。院子一分为二,一大半地方有一幢4层宿舍楼,一楼办公,二楼三楼住学生,4楼是教室,在宿舍楼边点还有一个大的阶梯教室上大课用,楼前的操场是我们出早操,跑步,上军训课和体育活动场所,操场对面的食堂,一半是供学生们用,一半是供对面医院的干部和家属们用。沿着围墻而建的几幢楼房则是医院干部住家用房。我想我大约描述清楚了我们读书地方的平面图。
学校位于淮海西路上,很多年以后重到这个地方,惊现它己经很繁华了,边上的住宅楼房价奇高。但当时的淮海西路还是很干净很安静的,秋天时分,院墻外的马路上,傍晚的秋风吹得两旁梧桐树的叶子轻轻飘下,就像美人在空中翻了个跟斗,看上去轻盈而美丽。间或驶过的公交车除了带来交通的便利,也提示我己从乡下来到了繁华的都市。离我们护训队不远处是上海胸科医院,宿舍楼院墻外的另一个院子是上海交大的学生宿舍楼,读书时每当中国女排打赢一场比赛,甚至郎平每一次有力的扣球,周晓兰成功拦网,都能听到交大男生的狂呼,真是充满激情的年代。
好了,读书训练生活之地先介绍到这里。
淮海西路221号,空军军医学校第五护训队,我和我的同学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