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 阅读反思
️1.关联的能力,这个点给我的启发很大,读书我基本都是把一本书都读完,可能也是强迫症吧。我也会关联书中的有用的点,不过,目标不够明确。以后,我决定不做全书观点罗列的思维导图了,我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书里的知识进行梳理,然后和自己的实际进行联系。可以试着一条一条的写,我怕全部读完就都忘了。
️2.关于深度学习,以后我也要把每一本书比较精华的点梳理出来,和自己联系起来,想想能有什么改变。
️3 舒适区边缘学习,这一点我很赞同。上个学期在初三教,这个学期依然在初三,备课方面就没怎么动脑子,一直在舒适区,这一点我需要反思。因为带班主任,更多的时间用到管理方面,但是管理方面我也需要动更多的脑筋,不能因为他们病入膏肓就不管了。接下来的班级管理,我已经列了一些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每周想一个管理办法并进行实践,及时总结反思。教学和管理都要跟上,以周为单位,列目标(非常小的就行)实践,反思,形成闭环。在备忘录上将每周的计划里面清晰列出来下一周在教学和管理方面具体要做的事情。
4 建立个人认知体系,打碎各家的认知体系,只取其中最触动自己的点或块,然后将其拼接成自己的认知网络。一定要思考。读书一定要选取触动自己的点。以后可以自己做一个思维导图,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底层逻辑收集起来,随着个人阅历的增长,慢慢构建起来自己的体系。我觉得也要培养自己的孩子构建他的认知体系,让他自己去体会,去摸索。这也是个人的生存之道。但是必须要对知识进行实践,才能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5 关于打卡,我也经常让学生做,但是他们动力不是很足,现在明白了底层逻辑,因为他们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很快就会放弃的。所以,把打卡换成记录,只看学习轨迹便于以后做复盘。不要有压力,设置下限,不要设置上限,比如英语单词每天就背诵5个,上不封顶。以后背诵单词就给学生挑5个,课上就测5个,剩下的自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有成就感,以后就会爱上英语。为学生设置一个记录卡,完成了就都盖章,一个月一张记录单,记录每天的日期,每个月总结一下,看到自己满满的成就。一开始操作的时候可以一个礼拜总结一次,然后两个礼拜,一个月这样。
️6 换取反馈,有作品意识,不断输出,科学的学习策略是产出作品、获取反馈,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去“玩玩玩”,而不是一味地努力坚持,让理智脑苦苦地去“学学学”。有了这种认知,人是会迅速改变的——会拥有清晰而强烈的作品意识,会更加重视输出和运用,会倾心打磨作品,主动换取外界的反馈。最近我比较关注作品意识,每周给自己一个任务,比如管理类的,进行实践并总结写成文章。上上周写了一篇非暴力沟通的管理策略,在写作的过程中会不断去思考各个细节,然后再去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教学类也是,想着做成一个系列的课,最后投稿或者写成论文成为自己的作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否则就一直浑浑噩噩,做题刷题,没有意思。每个学期做一节精品的课,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比较精品的。只有收到反馈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好的反馈让自己不断精进,不好的反馈也让自己知道问题在哪里,从而努力改正。这印证了古典的跃迁理论:打磨作品—到达一个小山的头部—受到更多关注—移动到一个更大山头的头部—借助系统推力,实现人生跃迁。
️7 刻意练习四要素:明确的目标,极度专注,有效的反馈,在拉伸区练习。关于备课,我需要选择系列化的课程为目标,比如,初三下学期的作文和阅读系列课程,不要抱怨初三没有什么可以教的,为自己找借口,也不要想着现在去准备主题意义教学,现在的目标是提高学生中考成绩,目前的学生的需求要明确。具体明确的目标:探索提升中考阅读成绩的方法,采访学生,看看他们的问题是什么,分析学生的试卷,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方案。极度专注:备课时间专注去做。主动休息,累了就休息,不要强迫自己刻苦。刻苦,是一种宏观态度,轻松,是一种微观智慧。反馈:通过考试和检测去发现问题。拉伸区学习:思考有问题的地方,争取解决。比如,怎么才能提高阅读成绩呢?
️8 认知清晰,专注、持续行动,直到突破阈值,这样才能看到更高层次的风景。必要先审视一下自己的行动量,看它是否突破了发生改变的阈值。因为付出的努力必须达到某种程度才能影响一个体系,而努力程度低于这个阈值时,你的行动就会收效甚微。我从22年坚持读书,一直没有间断,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习惯。每个工作日的早上6点就起来,上班的路上听书,每个周末早上六点就自然醒,第一件事也是看书,这也符合作者说的,增强正回路,让行动力变强大。后来,感觉自己的认知体系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慢慢进入高层次的认知世界。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我赞同知难行易,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挺难的,都不知道要做什么当然不会行动,但是如果认知足够清晰,就知道怎么去做。所以要把认知当成一种技能进行练习。懂道理没用,改变自己才是王道。
️9 多角度看问题,像一架相机一样,从不同角度拍摄,站在别人的角度体会别人的感受和看法,因为每个人的认知体系不一样,我们要保持向上升级向下兼容的心态。我反思一下,站在和婆婆相处,我都会从她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不会特别生气,比如她总是告诉我要做什么,多给孩子穿衣服,赶紧喝水,我之前特别烦,因为觉得她指使我做这做那,后来从她的角度思考,发现她的唠叨也是一种关心。她一个人带孩子其实挺辛苦的,我不能太苛求细节上的问题,这样想就释然了。在工作上,我尽量不抱怨,学生特别难管,但是我都会尽量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改变,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就会配合。
9 主动掌控,假设自己在做另外一件事。事情本身并不重要,我们只是在通过它获取另外一种乐趣,顺便把这件事给做了。在心理学上,这个方法叫作“动机转移”。为自己而做可以解放情绪,为玩而做可以解放注意力。例如,管理班级,如果为了应付学校的要求,就会特别痛苦,不想干,但是如果为了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就会想要去做。比如,上公开课,如果是为了应付组内的要求,就不想干,敷衍了事,如果是想要自己打磨作品,这就会是非常好的机会去获取反馈。
10 早起,可以做很多事情,阅读,跑步等,我目前坚持的是阅读,我也发现工作了一天,晚上根本不想阅读,太累了,就想躺着或者刷剧。但是早上就不一样了,精力充沛,特别高效。夏天马上到了,我计划早上起来跑步,锻炼身体,试试看。边跑步边听书,一举两得。工作日5点45起来,跑半个小时回来冲澡,不用担心一身汗去上班。周末晚点,7点去跑步,一个小时。
11 阅读,持续读好书,想要快速成为一个行业的高手,最好的方法就是和行业专家交流,直接向他们请教,读书就是跟专家交流的过程。选书得当,就能以极低的成本找到行业里顶级的思想。我觉得我应该经常和丹丹,迪这些老师交流,向他们取经,读书和请教一起都要坚持做。读书的原则:选好书,兴趣、难度、需求三者尽可能匹配。把有触动的点和自己关联并且进行实践,每本书都实践一个点。读完一定要写,我决定以后每本书记录让自己触动的地方进行写作。读写不分家,只单纯的做思维导图罗列作者的观点对自己没有什么用,以后也不记得。所以要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描述自己的读后感,写作也是重新思考的过程。
12 运动,运动能够使大脑长出更多的新的神经元,这意味着运动可以在物理上让人变得更“聪明”,脑科学的发现提示我们运动能够启动“神经新生”,同时由于注意力、意识和运动脑区之间有大量重叠,所以运动也可以直接从物理上提升我们的专注力、自控力和思维能力,等等。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自己保持做有氧运动时有些气喘的状态。比如跑步时,保持足够快的速度直到有些气喘,持续1~2分钟,然后改为快走,调整呼吸,重复即可,这个活动量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达到。以后每天早上上班前运动,正好运动完就开始高强度工作,让大脑神经元不断受刺激,新生,从而变得更聪明。有氧运动和复杂运动结合,学习➕运动模式,运动不仅仅是健身,更是健脑。
13反思:关注事实,感受,思考和行动,一定要列行动点清单,反思后要实践。我决定以后每天,或者经常做反思,用印象笔记做,给自己看,每天早上起来反思前一天同时列今天的计划,可以马上实践。而复盘的方式也极为简单,通常只需3点:
①描述经过——以便日后回顾时能想起当时的场景;
②分析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启发;
③改进措施——尽可能提炼出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
看完这本书给自己最大的启发就是,看书要和实际进行联系,反思后实践,我最大的改变就是在读这本书读到一半的时候开始写联系个人的反思,放弃罗列观点的思维导图。但是这一本我是边读边写反思,遇到一个特别有触动的地方我就开始写,因为害怕自己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