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网络上有段视频很火。
四川一所幼儿园中,一个孩子因为吃饭太调皮,被老师说了几句,便直接开始用凳子砸老师。
这让我想起来最近咨询过的一个母亲,这位母亲的儿子因为任性把家里的餐具弄坏了,妈妈训斥了几句,结果孩子就愤怒的打妈妈,甚至用手掐妈妈的脖子。
孩子脾气暴躁,一点不合他心意就撒泼打滚、暴躁在成长过程中是正常的,但是动手打人这种暴力行为明显是不对的。
说到底,是家长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如何合理发泄疏导情绪。
久而久之,孩子不知道怎么用合理的方式控制情绪,容易变得易怒、暴躁、自我,影响以后的性格发展,也不利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耶鲁大学心理博士大卫认为:
“一个人情商的决定性因素,是情绪敏感力。而情绪敏感力的高低,主要是看孩子小时候释放情绪时,父母的对待方式。”
从小时候开始,父母就约束孩子发脾气的行为,教会孩子管理情绪,对孩子至关重要。
孩子可以发脾气,体验情绪
很多父母看不得孩子发泄情绪,看到孩子朝自己发火、哭闹、撒泼的样子,情绪就像火药桶一样被点燃,于是大声斥责孩子,或者马上安抚孩子,答应他的要求,只希望孩子可以马上停止这种行为。
或许这些做法很快就可以见到效果,但却治标不治本,而且对孩子很不负责,剥夺了孩子的感受和体验情绪的机会。
孩子只有体验过各种情绪以后,才能深刻认识到情绪、合理调节情绪。
正好像心理学家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说过的一句话:
“让孩子把情绪释放,不要阻止他。”
孩子和成年人一样,都需要宣泄情绪,喜怒哀乐都闷在心中,才会影响心理健康。
试想一下,你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需要找朋友聊天倾诉,朋友却说:“你烦不烦,我不想听。”
心里是什么感受?
孩子发脾气了,把情绪表达出来了是好事,关键就在于父母需要教会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好好说话、表达。
暴力和撒泼的方式是没有用也不合理的。
有人说:
“孩子不合理的行为,其实都是在呼唤爱。”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带着爱和耐心去接纳理解,看见孩子发脾气背后的原因。
比如:身体不舒服了;想寻求关注;要求没被满足;没有完成某件事......
可以陪着孩子待一会儿,或者抱抱孩子,告诉他“妈妈理解......”、“妈妈知道.....”,
问问他“是不是因为某件事而觉得不高兴或者生气了?”
这种能力,其实对家长的要求很高:面对一个胡搅蛮缠的孩子能够坚持保持情绪稳定,不被孩子影响,愿意花时间去陪伴孩子,保持冷静、客观、平和。
这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修炼,和孩子一起成长。
教孩子宣泄情绪的方式,懂道理、明是非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因为误解被批评,因为某件事让孩子心里不舒服。
孩子应该通过这些事情,明白事情背后的道理,树立正确的观念,而不是停留在发脾气、用暴力的方式宣泄情绪。
所以,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其实是很好的教育时机。让孩子明白:
你的情绪,爸妈都理解,愿意和你一起解决,但是不好的行为要被约束,过激的行为要调整。
可以利用故事书、绘本等,引导孩子宣泄情绪的合理方式,培养好性格。
比如、别人抢了孩子的东西,不是动手打人,而是告诉对方:“这是我的玩具!你抢走就是不对的。”
被父母用严厉的话批评了感觉难受,也可以表达自己的心声:“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但是你这样说我,我觉得很伤心!”
告诉孩子如果想要宣泄情绪,可以安静的独处、听歌、思考、看电影、运动......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负面情绪”影响。
此外,假如孩子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而生气,父母在孩子情绪平静后,应该温和坚定的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拒绝他。
比如:“我知道你还想再玩一会儿,但是我们之前早早就说好要按时睡觉,说好的规则就不能违反。”
比如:“我知道你想要那个小朋友的东西,但是你不能抢别人的东西,这样是不对的,就像你的东西被抢走了,你也会难过对不对?”
孩子会在这些事情中慢慢明白规则和道理,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逐渐完善自己的三观和认知:世界不是围绕自己转的,不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每个人都要遵守规矩。
所以,父母保持耐心,冷静和孩子共情,要明确什么东西可以给孩子,什么东西坚决不能满足他。
父母做好榜样
许多孩子喜欢发脾气,其实是受了父母的影响。
如果家长在平时动不动朝别人发脾气、大吼大叫、摔东西,动手打人,孩子也会学着如此,沾染坏脾气和错误的情绪表达方式。
更可怕的是,孩子越长大,脾气越和父母相似。
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好好表达,正确宣泄,给孩子树立榜样,是为人父母必须要做的事情。
然后在面对生活中各种琐事,工作上的不顺利、人际交往的烦恼、教育孩子的难题时,父母也是普通人,也总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事后处理格外重要,处理得好,才能把对孩子的影响和伤害降低。
比如忍不住朝孩子发脾气了,要勇敢跟孩子认错,承认自己的行为不对,表达自己懊悔和对这件事的反思,说一下自己今后的态度。
这种真诚的沟通,会极大的拉近亲子关系,加深情感纽带,增进亲子之间的理解,孩子也可以学会处理这种事情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