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情绪的奴隶

「对于感受,要学着不去受它们的影响。专注在具体的、实际的生活中,而不是被感受与情绪裹挟,成为那些在本质上根本无法被满足的虚幻的感受的奴隶」,这句话是在最近看的《成为勇敢的自己》一书中所见。觉得说的很在理,就想自己深入解析下话中的深层场景和含义,用一些词或者一些场景来尝试描述。比如:

「具体的、实际的的生活」就大抵能让我想到:所经之事,所面之人,五感所感,具体可触摸、可量化、有逻辑可循、可解决。行动上可以体现在:解决问题、直面焦虑、直面困难,勇于追求心中理想。

「感受与情绪」:焦虑、退缩、犹豫、悲伤、开心、愉悦、惊奇、害怕等等人类一切的喜怒哀乐。

「虚幻的感受」:追求短暂而极致的快乐、追求幸福的终点、追求短期内无法达成的不切实际的目标。

自己生活场景中的例子:具体的实际的生活,比如每天认真的面对工作,认真的记录时间,认真的每日三省吾身。而当有突发事件打破了这种生活的宁静之后,我们就会像化学反应一样,自动产生很多的情绪。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把自己抽离出来,像一个旁观者或者第三人一样地审视自己当前的状态,去体察自己当下的情绪和感受,转而有能力去思考真实生活中的下一步行动到底应该怎么做,分解它,并付诸行动。相反,如果任由情绪在脑海里蔓延和泛滥,就会做出许多冲动的行为和决定。

用具体的场景来举例子的话,就好像是今天下午本来是打算写一篇3000字的文章,或者订好了阅读1小时书籍的目标。但中午临时出去吃饭,撞上了一个无赖,无理取闹地闹了一通。之后回到家,虽然事情已经结束,但是气愤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不能静下心来写文章,也无法静下心来看书。反而似乎不论在做什么,脑子里都会时不时冒出当时和别人争吵的画面或者是语句,怎么都消散不去。

烦闷之下就想去寻找一些能让自己不再回想这件事情的办法。我曾经就很爱用看剧来麻痹自己。觉得看剧自己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被剧中的人物和情节给吸引过去,就可以从这件事情中抽离出来。但事实的经历证明了这不过是饮鸩止渴,明明希望自己看剧30分钟之后,就可以该做什么做什么,却不知不觉看了一整天都停不下来。本来是想让自己的情绪得到修复,却让自己的情绪便可不停地随着故事情节辗转反侧。几小时的休息之后,反而感到更进一步的「怅然若失」,时间再次浪费,该做的一点没少,自己却又觉得疲惫。

在例行公事板的规律生活养成之前,如若第一天浑浑噩噩度过,所想目标没有达成,人的状态就会非常容易进入一种下行螺旋的状态,伴随着自我效能感的不断降低和生活状态在方方面面的逐渐变差,最终形成长期性混吃等死的状态。

想要从这种下行螺旋中挣脱出来,就需要尝试从自己的情绪中抽离出来,以第三者的状态来审视自己,结合「准许为人」的理念重新开始规划自己的生活和状态,并勇于实践。往日之事不可追,直面生活,专注于生活本身,强身健体,加强锻炼。逐渐让自己进入到上行螺旋的生活状态,这样,在指数级的潜移默化中,才会获得持续的幸福,并构建真实且富有意义的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