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 星期二 湖州—上海—重庆
8:10下楼,守峰已经在餐厅等着了。昨晚的面条很好吃,早餐便要了一碗。吃了两口放下了,我没有指望自助早餐的面条能和昨晚的一样,但是今早的这一碗也实在过于清汤寡水,没有好汤更没有浇头,甚至连红汤都没有。守峰看到,对我说就是因为早餐的面条,他已经批评厨师长了,过两天就会有变化。
8:45和守峰告别,开车去上海。11:30到了五角场那里的金米罗餐厅。约了和静静一起吃饭,进了房间,看到赵坤也在,这时才反应过来他已经在为静静的“哇饭饭”酱品系列做市场了。
边吃边聊,静静和赵坤说了他们的计划,我这边需要找一些资源来配合。从面条风味来讲,葱油面还真可能可以代表上海。北京有炸酱面、山西有刀削面、陕西有油泼扯面、武汉有热干面、四川有担担面、南京有皮肚面、杭州有片儿川、苏州有奥灶面、重庆的豌杂面、河南有烩面、山东有打卤面,等等,说出一种面条,大致就能找到对应的区域,要是说到上海,辣酱面、大排面、葱油面都很不错,最有名的恐怕还是葱油面了。今天尝了用静静做的葱油调试的葱油面,味道、口感、颜色都还不错,努力做下去,也许真的可以把葱油面做成上海面条的代表。
吃完饭我和帅帅去了机场,下午四点多的航班飞往重庆。
19:10落地江北机场,往外走的时候,看到机场设施很新很陌生,才发觉自己已经有一年多没有来过重庆了。2018年去了不少次成都,重庆一次也没来过。今年已经去了三次成都了,今天还是第一次到重庆,机场已经是新机场了,难怪让我有了陌生感。
重庆新机场
顺风123的王老师接了我们,20分钟后到了湖景三号,韦力戴华露夫妇已经在那里等我们了。坐下喝茶聊天,等另一拨客人。差不多8点的时候,客人到了,开始吃饭。在这之前我已经要了一碗豌杂面打底,否则早就饿的不想说话了。
重庆小面家族中,还是喜欢豌杂面,有味不辣,耙豌豆香。
今晚邢亮做了几个新菜给我们尝尝。说是新菜,只是因为以前没吃过,其实还是传统的川菜,只是现在很少有人做了。
蛇羹煮象拔蚌
烧鸡公
豆酥鲶鱼
鸭方
江团
一种长江里的小鱼,只有小拇指大小,肉很嫩,汤也鲜。
干烧岩鲤
甜品是冰沙汤圆
还有一道汤菜清汤冬瓜燕,把冬瓜丝做成燕窝状,清鸡汤汆熟。这是一道老川菜,吃起来也很不错。只是忘了拍照了。
就这些菜说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挖掘传统菜中的优秀作品,加以改良,用今天消费者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是丰富餐厅菜单的有效途径。前人留下的那些菜,是经过多少代人口味经验总结提炼出来的,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基本味型了,因此做好传统菜也就是对中国人味蕾习惯的顺从与尊重,肯定会有相应的消费人群的。同时我们也要予以充分注意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社会飞快的发展速度,让我们在不长的时间里有了超越性的发展,从饮食角度来说,中国人已经解决了吃饱的问题,不再缺油少肉,而传统菜定型的那个时期,油肉还是大部分中国人心中的渴望,因此大油大肉的菜式比较多,这样的菜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代消费者的口味了,所以要对传统菜加以改良,从新时期健康饮食理念出发,创新研发出老味道新内容的菜式来,在传统与当代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大概这就是菜品传承创新中的继往开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