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生长的小城换了模样。随着经济中心东移,上学时候最喜欢去的广场如今罕有人迹,只剩下附近几个小区的住户,还在那里遛弯,跳广场舞,大多也是爷爷奶奶,背着小马扎,提着水杯,兜里装着小音响,有的放着广播,有的放着秦腔,满满的年代气息。这些大抵都是不愿意搬往闹市区的老住户,替孙子儿女守着老屋。
老广场的地势很好,四周开阔,全天都有阳光照耀,中间种着的垂柳,能遮阳能挡雨。老人们基本都是围着垂柳,三五人,拉着家长里短,讨论着孙子儿女的近况,老李抱重孙了,老宋家的孙女考上了公务员,老周家的娃娃下周出嫁……他们口中的生活充满烟火气,没有抱怨没有牢骚,听着很让人心安,就跟如今的那个角落一样,待在那里,能获得短暂的平静安宁。
几年前,十几年前,这里是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广场的楼梯下,有个溜冰场,叫“酷玩城”是我们那个时候唯一我们消费的起的“娱乐”场所。周天返校的时候,六块钱便可以在里边玩一天。
酷玩城是楼梯下面掏空修建的,里边空间很大,主体呈长方形。由于是在地下,不透光,乌漆嘛黑的,点缀着一些彩色的灯,四周墙壁上是金箔纸一样的装饰,在灯光照耀下明晃晃的,就着黑暗,还蛮有氛围。屋顶吊着一些旗帜,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标志,配着那个年代流行的“重低音慢摇”,似乎是现代夜店的前身。
场内中间区域是搭起来的休息区,高于地面一米多,四周用合金栅栏围着,休息区左边放着一些沙发桌子,可以在上边点吃的喝的;右边是一个跳舞区,放着一块可以晃动的板,不知道叫什么东西,可以在上面“蹦迪”。不管什么时候去总有人在上面跳,很嗨很快乐。休息区四周就是溜冰场地,相当于是一个外跑道,溜冰的人才叫多,一半学生,一半社会打工人,学生去那里见所谓的“世面”,打工人在里边消遣。
那个年代,技术熟练的热衷于拉长龙,一长溜风似的从身边飞过,还冲着周围的学生妹打口哨,引来一片唏嘘,小菜鸟们只能扶着最外圈的栏杆,一步一挪……那几年,那里边的生意异常火爆,老板估计赚的盆满钵满。后来,里边好像是出了事,过了那个疯狂劲,我们也慢慢不在去那里。后来,那里变成了台球厅,又变成了花儿演艺厅,再后来就不知道了,反正如今,底下什么都没有,大门紧闭。
它仿佛宣告了一个年代的逝去,也宣告了一代人的成长。
除此之外,好像没什么大的变化,广场上的台球摊仍然还在,只不过已经没有人了;那几年,密密麻麻拍照的摊子如今只剩了一个,也是鲜有人至;卖酸奶的,卖酿皮的,卖玩具的,都没了。由于商业中心移至东边,这边摆摊已经没有商机了。
再看看小城东边,如今最繁华的地段。高层林立,围着中心楼盘,迅速形成了一个商业圈,吃喝玩乐应有尽有,核心政务服务也搬到了这里,彻底让小城西边的商户失去了竞争力,并且衍生出了很多新的事物,相比于各州县,各方面的档次都上了一个台阶,颇有新型县城的范儿,这当然是好事,旧事物的更新迭代展现了一个小城飞速发展。
每个时代都有它值得纪念的东西,这也是属于它独有的特色。或许,十几年后,又会有一批人怀念现在的小城,人有值得怀念的东西,也是一种幸运。
就这样吧,祝福这个小城,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