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他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泰山羊氏,家族在东汉时期就已声名显赫,世代为官,而且都是二千石以上的朝廷大官。

羊祜的祖父羊续,"悬鱼拒贿" 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曾任东汉南阳太守,以清廉著称。父亲羊衜,在曹魏时期担任上党太守。母亲蔡氏,是东汉大儒蔡邕的女儿,所以羊祜也是汉末很出名的才女蔡文姬的外甥。

另外,羊祜的姐姐后来嫁与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所以羊祜还是司马师的小舅子,这也是羊祜在西晋一朝官运亨通的因素之一。

羊祜出身官宦家庭,母亲又学识渊博,加上他本人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儒家经典和史书。而且他性格沉稳,举止端庄,待人接物有礼有节,深受家人和邻里的喜爱。少年时期的羊祜,一直以祖父羊续为榜样,立志做一个正直、清廉、有作为的人。

建安二十二年,羊祜的父亲羊衜去世,当时羊祜年仅 6 岁,但是他孝行哀思超过常礼。之后,他奉事叔父羊耽十分恭谨。。成年后,羊祜相貌英俊,身材魁梧,才华横溢,受到了许多人的赏识和推荐。 曹家的亲戚夏侯威认为他不同常人,把兄长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所以羊祜在曹家和司马家都有姻亲关系,妥妥的人生赢家!

曹魏时期,羊祜开始步入仕途。他最初被荐举为上计吏,后来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五府也纷纷任命他,他都不就职。

魏明帝曹叡去世,在曹爽和司马懿争权夺利的复杂政治斗争中,羊祜保持了清醒的头脑,虽然一开始曹爽架空了司马懿,但是羊祜判断曹爽不是司马懿的对手,所以面对曹爽的邀请,他选择了拒绝,此时羊祜基本游离于两大集团争斗之外。

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独揽大权。羊祜因为与曹爽有亲戚关系,毕竟羊祜的妻子是曹爽的表妹,而且他的岳父夏侯霸投降蜀国,但由于他和司马氏也有姻亲关系,而且在政治斗争中保持中立,没有受到牵连。

嘉平三年,司马懿去世,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司马师掌权期间,羊祜的母亲和长兄相继去世,羊祜服丧守礼十多年,并未出仕。司马昭上台后,他才被为中书郎,不久升为给事中、黄门郎。当时钟会受到司马昭宠信而好忌妒贤能,羊祜很聪明,就一直避免跟他起冲突,反观嵇康就因为得罪钟会就被处死了,所以说识人很重要。

咸熙二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西晋,改元泰始。羊祜作为司马氏的亲信和功臣,受到了司马炎的高度重视。他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卫将军,成为西晋朝廷的重要大臣。

西晋建立后,司马炎一直立志要消灭东吴,统一全国。荆州是连接中原和江南的重要战略要地,因此,司马炎任命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假节,出镇襄阳。羊祜在荆州镇守长达十年之久,期间他整顿军队,开垦荒地,发展生产,安抚百姓,兴办教育;在荆州边境修建了许多城堡和烽火台,加强荆州的防御和建设。

在政治上,羊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采取 "攻心为上" 的策略,通过宣扬西晋的德政和强大实力,瓦解东吴的军心和民心。

可以说,羊祜在荆州的经营,为后来西晋灭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羊祜一直主张消灭东吴,统一全国。他认为,东吴皇帝孙皓的高压统治使各种矛盾日益激化,国力衰弱,特别是东吴名将陆抗去世后,这是消灭东吴的最佳时机。因此,他多次向司马炎上书,特别在《请伐吴疏》中他阐述伐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然而,羊祜的伐吴建议却遭到了朝廷中一些大臣如贾充、荀勖、冯紞等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东吴有长江天险,难以攻克,而且西北地区的鲜卑未定,不应该两线作战,所以不宜轻易发动灭吴之战。司马炎在听取了各方意见后,一时犹豫不决,没有立即采纳羊祜的建议。

咸宁四年,羊祜因病回到洛阳。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仍然念念不忘伐吴大业。他在临终前,再次向司马炎推荐杜预接替自己的职务,继续完成伐吴的任务。司马炎听从了羊祜的建议,任命杜预为都督荆州诸军事。

同年十一月,羊祜在洛阳病逝,享年五十八岁。他去世后,晋武帝司马炎亲为举哀。荆州的百姓听说羊祜去世的消息,纷纷罢市痛哭,就连东吴的将士和百姓也为他的去世感到惋惜。

羊祜去世后,襄阳百姓为了纪念他,在他生前喜欢游息之地岘山为他修建了祠堂和墓碑。此后,每当人们来到碑前,想起羊祜的功绩和品德,都会感动得流泪,因此杜预将这块墓碑取名 "堕泪碑"。唐人孟浩然写诗赞曰:“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羊祜一生以祖父为榜样,为官清廉正直,生活俭朴。他为官所得的俸禄和赏赐,大多都用来资助羊氏族人或者赏赐给部下,以至于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同时他为人谦和,善于团结他人,所以深受大家包括敌国士兵、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宋代司马光评价羊祜说:"祜,可谓贤矣。蹈德冲虚,体识弘远,可谓德音孔昭矣。"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