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本期内容)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河上公本作:不知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下期内容)
你将获解:
1、“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范畴;2、中国艺术中“留白”手法的国学根源;
3、从“长与短”谈“得与失”;
4、“太”字背后隐藏的深意;
5、老子三句话讲出一个有智慧、有修养的领导者做事的原则;
注释:
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作:兴起、发生、创造。
弗:不。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生成,难与易互相依存,长与短通过彼此表现出来,高和低互相依附,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