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罗杰斯这样写道:“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心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
倾听占沟通的60%,可是我们会倾听吗?
今天看的内容突然让我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个演讲,大概意思是倾听的目的是使的声音变得有意义,在如此浮躁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带声音过滤器,到最后我们听到的其实不到25%,我们只倾听我们想得到的那部分。
正好和今天看到的这一部分内容很相似。要用全身心倾听他人,并不容易。
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非常困难。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这是对方想要的吗?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也没有去体会过对方的感受。我们正在失去倾听的能力!
同时倾听时我们首先先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只有更好的倾听自己,才能更好的倾听他人,也就是说倾听的状态,记住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可是我们现实中往往很少去关注自己的并且明确表达自己的需要,比如我此时不愿意倾听你的故事。与其敷衍了事,双方都没有得到更好的释放,不如直接的去表达自己。
想到以前关于倾听的四个要素:RASA。都是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翻译过来是:关注,反馈,所以,提问。具体是什么不太清楚了……倾听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有时候仅仅陪在身边就是在倾听了。
比如现在和大睿在一起,他最喜欢的就是“妈妈,你看!”而我很可能什么都不需要说,只需要放大我的眼睛给予反馈就好了,他知道你在关注他,就够了。如果我没转移我的注意力在他的身上,他的“表演”上,他就会生气,失望。
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一个愤怒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