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01: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就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理解:学而时习之:是治学只本。学习知识而不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中,那学来的知识有什么作用呢?那很可能是你没有学会,或者是半知不解。
这里说的“习”,是复习练习的意思。我觉得更加重视于练习。复习的过程或许会有新的所得,但是你在没有运用的前提下,没有和实际练习的情况下,很难有新的收获,那也谈不上愉悦了。习——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发现对自己有所提高,心里不觉得高兴吗?甚至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知识运用的不够理想,再次温习内容,发现可以改进或者发现自己并没有理解通透,原来应该是这么应用,原来还可以改进之后这么应用,心里同样会很高兴。
有朋自远方来。“朋”是志同道合的人。这样的人来了,我可以与他好好的交流,所学所用的心得,两人互相印证,发现共同提高,心情能不舒畅吗?
人不知而不愠。相对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对于他们的不解、甚至他们的质疑,我不与他们争吵,只是微微一笑,这种豁达,才是君子所为。
现在开始在简书上书写文字,也是对学习的运用,虽然现在写得还不怎么好,但是开始就是最好的成绩,坚持下去将一定会有所得。即使现在没有人为我鼓掌点赞,甚至没有人点击,坚持下去一定也会有第一个点击的人、第一个点赞的人。
当第一个为我点赞的来的时候,就是有朋自远方来的时候,那种心情不就是“不亦乐乎”吗?
即使周围的人鄙视、点击的人打击,那又如何?
我还是我,而且还是比原来进步一点点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