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如果留心可以经常见到这四种不良沟通模式:
讨好型
指责型
超理智型
打岔型。
这四种模式很多人都会使用,也可能在它们之间互相转换。但大多数人会固定常使用一种模式。我们找到了解自己的沟通模式,同也理解了对方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方式跟自己互动。我们就可以在这种类型的模式当中填补因这种模式带来的缺失的那一部分,真正做到一致性的沟通模式,受益匪浅。
在一个沟通场中,通常有三个因素:自我,他人和情境。四种沟通模式当中,这三个要素占比是不一样的。
今天先说一下讨好型:
它的行为表现是对对方好的过分,道歉,哀求,原谅,求对方宽恕,屈服,忍让。
经常说的语言:这都是我的错;都怪我;我只想让你高兴;为了你我什么都愿意做。
内心的主要感受:悲伤,焦虑,不满,无助,被压抑的愤怒。
沟通场三要素中,是缺乏自我的,自我价值感低,自己感觉不值得被爱。
对于讨好型的人,在互动沟通中,要多增加他对自我的觉察,像关心别人那样关心自己,以便充分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和平等性。
假如对于一个讨好型孩子,那么你的互动模式应该是这样的。孩子为了能够和一个领头的还子搞好关系,把自己心爱的玩具给了他。你看到之后先要夸奖一下孩子,“宝贝,你真有爱心,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分享给朋友。开心吗?”
“妈妈,我其实不太愿意把这个玩具给他,只是不给他,他就不让别的小朋友给我玩。”
把孩子拉过来,抱在怀里,告诉孩子“宝贝,你告诉妈妈你不是很开心,妈妈也为你感到难过,因为妈妈爱你,希望你开心。你想一下对于这个玩具来说,对比小朋友的友谊,那个更值得?”
“我感觉友谊更值得,妈妈”
“那你这样做就是对的,因为你选择了对你来说更重要的。如果你真是特别喜欢那个玩具,心里放不下,妈妈可以给你再买,前提是要感觉开心,不仅让别人开心,也得关照自己,好吗宝贝?”
这样让孩子找到这件事情这样处理是有原因的,不仅仅是为了讨好别人,孩子慢慢就会找到自己的感觉,从而回归自己的内心。
对于讨好型人,一定要对引导他去感受自己的感受,给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