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1
国庆前夕,忽然想起,外部门的大龄剩女已多日不见。打听她是否已嫁人,同事说,她不但嫁人,且已迅速生子,正在休产假中。
回想当年她近四十还没嫁,情势所迫疯狂相亲,真心为她现已为人妻母而高兴。
前天,见到休完产假的她。
本以为,大龄的她终于成功嫁出还迅速当上了妈,一定欣喜不已,满满喜悦的。
没想到交流下来,她的感受让我震惊:“养孩子太累了,我真担心我承受不下来”,“我没感到有什么意思,每当下班的时候,一想到回家还要哄她玩,就难受得很”,“虽然有保姆帮,但我也总是很担心,担心保姆带不好”,“早知道这么担心受怕当初真不该生她!”
悔不当初加上痛苦万分,让这个新手妈妈憔悴不堪。
我与她分享幸福的想法不但踪影全无,还感受到了无尽的焦灼:“尤其是看到别的孩子会什么,就更难受了,着急死了,担心我儿子怎么还不会……。
与她聊天,“担心“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写到这儿,她的满面愁苦还萦绕脑海。
在我还为她高龄产妇,初为人母,难以进入状态暗打同情分时,另一个相似例子把我一下拉回到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角色,以专业的角度看待妈妈们的担心。
2
朋友的儿子9月刚上小学。最近,她又多了一个身份——“监督员”。不是学校要求的,是自发的;不是监督自己儿子,是监督别人孩子。
每天中午,她都会跑到儿子校园铁栅栏外仔细观察,先是看儿子在哪玩,然后目光锁定儿子,一旦有高年级同学接近儿子,就会大声呵斥,迅速驱赶。这么做的理由是,孩子说曾有高年级同学欺负他。
朋友当即坐不住了,担心孩子被高年级同学绊倒,掉个门牙怎么办,被高年级同学打,伤了皮肉怎么好……。
于是,宁可牺牲午餐时间,也要全程监视,确保儿子整个中午在自己眼皮底下玩耍,否则,就会担心不已。
这两天气温骤降,想到朋友每天在瑟瑟秋风中,一站就是近两个小时,不免心酸。
3
心理学上说,担心,是把并未发生的事情当成即将发生的,为此焦虑不安的一种情绪。
这种情绪的指向是面向未来的。
也就是说,担心的,是并没发生的,自己却假设要发生,因此痛苦不已。
的确,为人父母时刻为孩子操心是我们的责任:孩子小时,我们操心ta的吃穿住行,大些,我们惦记他们的成长进步。
而这一切,都有一个肉眼不可见,心里却要明晰的界限:对子女一定范围内的照料与关怀。
注意关键词:一定范围。
这个范围的边缘有一根看不见红线,范围内的操持是不影响父母、孩子的生活,一旦越过这根红线,就不是操心而是担心了,就逾界了。
担心,是送给孩子最差的礼物,百害而无一利。
4
父母为孩子过度担心,就会不知不觉把这种负能量转移到孩子身上。
尽管,有家长可能忍而不言,并不说出来,但孩子依然会从父母焦灼的眼神、表情、甚至肢体语言中感受到的。
要知道,人类的信息传递中,语言所能传达的信息比重只占7%,而其它93%都是从非语言信息中获得的。
科学家早就发现,人类跟许多其它动物的大脑都有像镜子一样的神经元,如果同类恐惧,我们就马上感觉到恐惧;他们快乐,我们也快乐。
简单说,如果父母担心害怕,孩子更会担心不已。
孩子从出生起,父母如果每遇到和ta相关的事情就表现得担心不已,焦虑万分的话,就无异于把一份最坏最差的“礼物”投放到孩子的信念系统中,孩子遇到问题时,也会有样学样,惊恐万分,胆小怕事,犹犹豫豫,裹足不前。
把生命的能量过多地投放到怕、烦、恼上,而不是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5
另一方面,毫无处事能力、负能量被过多累积的孩子,引发父母焦虑事件的可能性也会增大,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负强化”。
就像有人说的,坏事总离不开自己一样。
这点按照墨菲定律也很好解释: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所谓“焦点在哪,成果就在哪”!
像我的那位朋友,担心孩子被高年级同学欺负而苦守操场,事实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的监督不但没使事情改善,孩子反倒接二连三受欺负。
写到这儿,忽然意识到,放下担心,简称就是放心啊,哟吼吼~~~,那怎么做才能放心呢?
(1)
多看书学习,了解孩子生长发育规律
好多时候,我们担心害怕,是因为不了解。
比如,早期人类特别害怕打雷、闪电,以为是什么妖魔鬼怪,其实就是因为不了解自然现象。
育儿也是如此,如果不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成长规律,一旦出现状况,就会担心不已,比如,有家长总会问到,孩子为什么总爱咬手指?担心是不是问题。这就是因为不了解儿童口唇欲的相关知识。
多看书学习,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不把特点当缺点,不担心不害怕。
(2)
做好预案,教会孩子应对
担心孩子在外受伤、不安全、被欺负?平时就要教孩子玩耍时怎样回避不安全因素,怎样保护自己,遇到大孩子欺负怎么办,怎么和他们沟通,怎样向家长、老师甚至警察求助。
家长要提前预见一些危险、问题和麻烦,训练孩子应对,这样才能确保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以不变应万变,勇敢面对,而不是一味躲避、看护。
像我的那位朋友,孩子都上学了,她还要去当“消防员”,帮孩子灭火,既累也不奏效,孩子大了,还会非常反感,得不偿失。
(3)
抓住孩子的特点,不盲目比较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一样的人,我们来到人世间,都要沿着命定的历程过自己的生活。
孩子也如此。
因此,父母千万要看到自家孩子的特点,不要强求与“别人家孩子”看齐。
像我的那个同事,孩子不会同龄孩子都会的所谓“本领”,就担心不已。其实,这真的只是她的“认为”罢了,并不是事实。
要知道,一个身体健康、智力正常的孩子,ta不可能不会翻身、不会坐,只是稍晚一些而已。而她的担心不但于事无补,还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
这种担心大可不必!
(4)觉察自己,找出问题所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父母更如此。
父母如果偏离自己的人生轨道,放弃做好自己的责任,就会进入子女的人生轨道横加干涉。
以想像出来的孩子被伤害、不幸、落后,打着“为孩子好”、“替ta着想”的名义(想到了张靓颖的妈妈~~),剥夺ta 为自己生命负责的权利,就混淆了与子女的生命界限,既活不好自己,又暗淡了孩子的人生。
因此,父母要觉察自己,活好自己,放下头脑中无端的恐惧,变担心为放心,只有放心,才能放手,只有放手,孩子才有机会过自己的人生,做最好的自己。
变担心为放心,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精神礼物,这件礼物,是足以丰沛孩子人生的大礼!
【版权说明】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 转载协商 违者必究
有了你的喜欢、关注和打赏,我会更加放心地写作哦,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