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原网贷之家旗下的平台投之家被曝逾期。截至2018年7月13日,平台累计借贷金额为265.76亿元,借贷余额为29.14亿元。目前,企业官网已无法正常打开。
网贷之家则发表声明澄清了和投之家的关系,声明原文可至网贷之家官网查看。
唉!中国人的理财史,就是一部爆雷史。
俗话说家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人自古就比较会“过日子”,勤俭持家四个字更是印在骨子里。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资本市场萌芽以来,层出不穷的理财方式,股票、债券、基金、黄金、外汇、P2P、区块链等等,加上某些别有用心人的煽动,可以说每一种金融产品的诞生,就是一场花式割韭菜的表演。繁华落尽之后,则是野蛮生长——爆雷——整改——有序发展后的又一场轮回。
一、“327”国债期货事件:8分钟,2000亿
期货是个零和博弈市场,这个规律,没有人能打破。
1992年,中国开始试点国债期货,很多人开始接触期货并逐渐投资这一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金融产品。试点两年零六个月,市场总体平稳。
1995年“327”事件的主角,是19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库券“327”国债,“327”国债应该在1995年6月到期兑付。该券发行总量为240亿,它的利率是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贴补率。因为之前的高通货膨胀率,市场一直传闻说财政部可能要提高“327”国库券的利率,到期的时候会以148元的面值兑付,而非仅计算票面利息的132元。
1995年2月后,其价格一直在147.80元和148.30元之间徘徊,但多空双方对财政部是否实行保值贴补的猜测和分歧,导致“327”国债期货价格大幅波动。
以万国证券管金生为代表空方主力认为:当时通货膨胀率已经回落,政府不会再实行保值贴补,所以坚决做空;而其对手方中经开则依据物价翘尾、周边市场“327”品种价格普遍高于上海等因素,坚决做多,不断推升价位。
由于双方都坚持己见,到2月23日,双方手上的筹码都是越积越多,多空双方都在等待最后的兑付价格
随着148,5元的兑付价格公布,多方的胜利看起来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交易所内,所有的多方,都在期待着自己一夜暴富的日子。当日收盘前,多方情绪高涨,“327”国债期货价格则维持在151元以上。
然而,人在极端情况下,总是会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举动。最后八分钟,不甘心就这么失败的管金生,开始了赌上身家的一次冒险,在最后的短短8分钟里,其合计共抛售1000多万口卖单,将“327”合约的价格直接砸到了147.5元。几分钟内,胜负反转,以这个收盘价结算,管金生将净赚几十亿,而多方将会直接爆仓。
(当天“327”国债期货的走势大抵就是这张图的感觉,只不过“327”国债期货是尾盘跳水)
我们来算一笔账,这些卖单,意味着2100亿元的市值,要知道,“327合约”总共才240亿元。最近上证指数全天的成交量,也不过千亿元左右。
有些持有多单的人直接在交易所晕倒了。
戏剧性的是,第二天,上交所发布声明:因违规操作,当天最后的8分钟,所有交易无效,最终收盘价定为违规操作发生前的151.3元。悲喜再次转换,多方大户纷纷积累了巨额财富,而空方则纷纷破产。很多人一夜之间,身家清零。
管金生当时是怎么想的,可能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但是,可以知道的是,他不这么做,也一样会倾家荡产。可能,在95年的2月23号的证券交易所里,不论是谁坐在管金生的位置,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最终,万国证券被申银收购,成为了现在仍然活跃在市场上的申银万国证券。而管金生后来则因挪用公款,被判有期徒刑16年。
回顾事件,最大的问题在于,监管方未规定最大的卖空限额,导致一个240亿元发行总量的债券,竟能在8分钟内成交2100亿。
另外,国债流通交易量过小和信息披露不透明,导致市场出现了及其严重的多空分歧,也是此次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发生后,中国暂停了并不成熟的国债期货交易市场。这次爆雷,可以说是为我国债券和期货市场敲响了警钟。也为后面我国的股指期货的运行监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德隆系爆雷:几十万元,撬动几亿元
如果说“327”债券事件是因为监管漏洞和市场不健全所致,那么“德隆系的”崩塌,更多的是一场股价华丽泡沫的破灭。
1998-2004年,德隆系的三驾马车——湘火炬、合金投资、新疆屯河,成为了二级市场上的明星,他们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翻了十倍以上。
故事要从96年说起,德隆系的幕后策划人——唐万新,通过母公司新疆德隆,开始了对上市公司新疆屯河的大举买入。后来,新疆屯河发行了1亿元的特许金融债券,令人惊掉下巴的是,这1亿元的担保公司,竟然都是新疆德隆的子公司。
这和小学时考了50分,自己给自己签字差不多。
这么大的一笔资金,却在公司的中报中被“遗漏”了。
而这只是德隆系资本运作的开始,随着初始计划的成功,这三家德隆系公司开始了频繁的投资。其中不乏大量的关联交易。在今天看来,是要肯定要被证监会发函询问的,但在当时,这些投资没有受到应有的质疑,投资者看到的只是公司一笔笔的投资收益,却不知道这些收益,只是德隆系玩的数字游戏。
其实他背后的实质很简单:层层控股,层层加杠杆,打个比方,母公司用100万资产加900万举债收购一级子公司股份对应一级子公司1000万,依次类推,到五级子公司是,六级子公司几亿元的“收益”(其实是关联交易,都是假的收益),只需要母公司几万几十万就可以撬动。这样,实业公司就可以不断处理掉坏账,注入所谓的“优质资产”。
据统计,截止2004年,公司拥有四级子公司72家,5级子公司也多达57家。这样的操作模式需要不断有现金流偿还这些自己造出来的坏账。但这种玩法,随着公司规模越滚越大,早晚有现金流断裂的一天。
(德隆系的恶性扩张之路)
2004年,故事终于讲不下去了,德隆系资金链断裂,随之其虚增利润的模式也被曝光,一时间市场震动,这三只股票股价也纷纷被腰斩。
还记得当时理发店的老板娘买了湘火炬,湘火炬崩盘后,她就整天在店里发呆,也不像以前一样和客人聊天了。
更糟糕的是,这三只股票的暴跌,还导致了大盘恐慌情绪的蔓延,随后股市从1600点一路下行,直至05年的998大底。
但是,这起事件,也给市场带来了积极的意义,它推动了我国对于金融控股公司和信息披露相关的立法。而上市公司,也更加重视起了资本内控架构的建设,这件事件后,上市公司里再未出现如此规模庞大的资本骗局。
三、金价暴跌与越跌越买的中国大妈
随着一波金融危机的浪潮席卷而来,人们愈发意识到黄金的保值意义,中国人民的投资目光,也渐渐转移到贵金属投资上来。
2011年,世界经济走出危机,而金价却在此时见顶。由于对世界经济的乐观预期,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纷纷看空黄金。
然而,在金价不断走低的过程中,一股神秘力量出现了:中国大妈。她们对于黄金只有一个原则:越跌越买。在2013年,她们的购买达到了顶峰,越是加速下跌,中国大妈们就会越囤积黄金。
越跌越买确实是一种投资策略,它适用于投资者对于某一投资产品有强烈信心的情况,代价是要承受短期的部分亏损。但是,这个投资策略有个前提,该产品的远景是有利好支撑的。
(在2012年中段以后入市,到13年见底之前,无论哪个时点进入,都会导致亏损)
但当时,全球经济脱离危机,一片向好之势,美元走势也较为坚挺。黄金市场走入中期熊市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金价并未随着中国大妈的买入而上涨,最终,金价跌至1000美元/盎司,中国大妈普遍损失20%-40%。
越跌越买看似是一种投资策略,其实如果不了解标的的行情,很可能会让自己陷入资产的下跌通道中,越跌越买,越买,亏得越多。
这起事件之后,中国大妈们变得理性了很多,大家不再认准一个产品进行投资,而是懂得了“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同的篮子指的是不同的投资方式)。
四、p2p平台爆雷:待雷爆完,光明就会来临。
人们感觉这一次p2p平台爆雷空前严重的原因,是媒体的大肆宣传,以及p2p行业的公众认知度的提高。虽然15年的爆雷涉案金额较大、人数较多,但是最近一段时间p2p平台的不断爆雷,社会影响比上一次要大很多。
这次的雷潮,起于政策的收紧,而雷潮的失控,则是无良人士背后的推波助澜,引起了行业的恐慌,一个质疑、一篇文章、一个帖子就能毁掉一个百亿平台,更在背后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
但是,每一次的爆雷,都会让监管更趋合理,让投资者更趋理性,就像开头所说,在经历了野蛮生长——爆雷——整改——有序发展的过程后,我们终将迎来一个有序发展的网贷市场。
和大家说下业内人士对于行业的普遍看法:
首先,备案一天不完成,雷潮一天就会继续,目前平台仅2000家,即便是业内最乐观的估计,成功备案的平台也就在200-300家,其中的意思,大家都懂;
其次,不信谣传谣,也不盲目跟投:要为自己的投资负责,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的钱做主。
投有把握的平台:理清对标项目,了解平台资质,明确平台是否已经进行银行存管等等,这样才不会糊里糊涂投钱,糊里糊涂踩雷。
相信未来是光明的:随着行业发展的不断成熟,有问题的平台会一一浮出水面,p2p平台利率也会逐渐回归到合理的水平,这时p2p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的较高收益率,就会体现出它的优势。
最后,不要在某投资方式火热时蜂拥而上,也不要在某投资平台爆雷时一哄而散,思考一下自己所投的平台到底值不值得,毕竟,比排名还可靠的,是你自己。
在这个时期,面对一个接一个的爆雷消息,很多业内人士也在观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