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傅雷家书读后感 2021年2月25日
心灵与艺术
傅雷先生说心灵纯净的艺术家\文艺创作者的作品,可以源远流长,作者虽然死了,但他的心境和情感留在了作品里,在音乐中,书画中,诗词中,文章中。
心灵的纯净与艺术的造诣、表现力有关系么,傅雷先生说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净来的,纯净的心灵既可以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感受,又可以把创作者的心灵感受通过艺术表现出来,因此好的演奏家\表演艺术家是需要心灵纯净和技艺高超二者兼备的。
心灵纯净的人,感情丰富的人,懂得用心去聆听,去感受,去联络,去交流。所以我也应该培养自己,让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更丰富,心灵更加纯净,带着心灵和感情走进生活,走进人群,走进文学艺术,走进大自然。 傅雷应该也是这样希望他的儿子的吧。
大自然与艺术
傅雷在家书中建议儿子不要只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并给他指出了4点音乐以外的方向,1、走进大自然,2、偶尔要与朋友走动,3、一定要多读书,4、要欣赏伟大的美术作品,而其中走进大自然是傅雷说的最多的。
傅雷说大自然就是朴素、淡雅、天真。大自然可以给人灵感,伟大的艺术家的灵感也都是源于大自然,中国的古圣先贤们也都喜欢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融,许多伟大的诗词书画作品都是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大自然可以培养人心灵的纯洁,宁静,让人看得高远,心胸开阔。经常接触大自然,看看水,山,河流,花鸟鱼虫,可以保持童心,为自己的心灵增加新鲜空气,让生命保持青春活力。
这让我想起了班得瑞的音乐,都是在大自然中创作。反思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是否也可以从大自然中汲取养分,把大自然的纯净,包容,宽厚,质朴,宁静,淡雅融入到工作中生活中呢。
作为生活在旧中国的人能够有如此高远又贴近生活的科学的见解,让我震惊,可见傅雷先生思想境界之高,令人佩服。他的思想、心灵、感情,他的内心世界,也一定像青草绿荫那样充满生机,像山泉小溪那样甘甜透亮,像山川大河那样博大高远。他爱这一切,从中吮吸养分,否则他怎么知道这一切的美和好呢。
很可惜的是傅聪先生没有按照父亲的建议去走进大自然并从大自然中汲取养分,而是埋头沉浸在他的钢琴中,根据一些资料介绍,他每天练琴8小时,很少间断,可以看出傅聪先生把钢琴当做了他的第二生命,但是如果站在傅雷先生的角度看,傅聪的这个对钢琴的爱是狭隘的爱,没有达到傅雷先生要求的那种博爱的爱。根据傅雷先生对傅聪的指导意见,他甚至并不想让他一生都从事钢琴演奏,似乎希望他多种尝试和体验,后来的结果看,他没有做到。
我猜想如果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傅聪在音乐的道路上,可以走的更高更远,在生活的艺术的道路上也会更加顺利。
诗词书画与艺术表现
傅雷说傅聪对古诗词的掌握和理解的比较好,这间接的影响了他钢琴的表现力,所以有人称他为【钢琴诗人】。我想首先他的感悟能力比较强,其次他的心灵洁净,他带着洁净的心灵欣赏诗词书画,与古人的心灵对话,与古人的精神交融,这间接的影响了他的气质和心境,因此他的钢琴弹出了自己的特色。
话题回到我这里,我的人格是否也可以被古圣先贤们的精气神有所熏陶呢,与古圣先贤进行思想的交融,心灵的交汇呢,除此之外再加上天地自然的灵气,让这一切作用于我,塑造和培养我的人格结构,让我的生命绽放光彩。
傅聪弹奏的是钢琴,我弹奏的是我自己,他把古人的精气神和大自然的灵气融入到了钢琴上,那我就把其融入到我的人格里,去弹奏我生活的钢琴,工作的钢琴,事业的钢琴,人生的钢琴。
傅雷先生对艺术的理解和解读方式,似乎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悟到了一点欣赏艺术、欣赏美的窍门,那就是带着心灵、感情和感受去品读,去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
就像这本傅雷家书,每一封家书都饱含着先生的爱,爱孩子,爱艺术,爱祖国,爱大自然。集合了先生毕生知识的精华,经验的沉淀,智慧的结晶,其中一些是带着血和泪写出来的,因此,也只有带着纯净的心,带着感情,带着爱来阅读,才能读进去,才能读的懂吧。
艺术都是相通的
傅雷家书中,傅雷谈了许多他对文学、艺术的解读,在他看来,似乎文学和艺术是不分家的,文学也是艺术的一部分,看他解读古诗词,从诗词中能看出艺术的感觉,或者他欣赏诗词,是从艺术的角度欣赏的。
有关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他懂的很多,而且懂的比较深,他能从《琵琶行》《长恨歌》,里发现音节与情绪的关系,能深刻解读某些唐诗宋词的意境,能贴切的评论张爱玲的每一部小说并且指出她的优缺点,还能够对钢琴演奏家的每一部钢琴曲以及话剧演员演出的话剧进行深入的点评,说出自己的具体感受,以及好在哪里,欠缺在哪里。
他是如何做到的? 我似乎从他鼓励傅聪要学习和了解多种类型的文学和艺术的建议中,以及鼓励傅聪多走进大自然的建议中,粗浅的悟到了些许答案。在傅雷眼里,文学艺术是相通的,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相通的,大自然中又包含着所有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