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行为主义观点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一、学习,从广义上说,是指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个体知识或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的结果是行为的变化,因此很重视外部事件对个体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最早尝试对“学习”进行解释,他指出,当事件相似、相反或邻近时,我们将会把他们联系起来记忆。“学习是通过联结而发生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邻近原则”:如果两种或多种感觉连续发生的频率足够高,它们就会被联结在一起。随后,只要这些感觉中的一种出现,其他感觉也会被记起。这个原则使我们在指导学生记忆时,只要找到一个联想点,就可能串起一大堆知识来。例如:我提起“李白”,你会想到什么?浪漫主义,床前明月光,傲岸,夸张手法,杜甫,等等。
二、学习上的“经典性条件作用”,关注情感和生理反应中的不随意学习,如害怕、肌肉紧张、唾液分泌或出汗等,这些有时也被称为反射。它们是对刺激的一种自动反应。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我们就能训练人和动物对某种原本无意义或无关的刺激作出不随意的反应。这些刺激可以使受他人引发的或外界给予的,而随后的反应则是自动的。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就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做好证明。例如我们见到“白大褂”,就会紧张(儿童时进医院留下的印记)。
我们需要记住,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各种事实和观点,还将学到情感和态度(教学的三维目标),情感学习有时会干扰学业学习,而基于经典性条件作用设计的一些教学程序可以帮助人们学会如何更好地适应情感反应。
实践指南:
1、将积极、快乐的事件与学习任务联结起来。比如让学生自己分配休息时间,享受分配时间的乐趣,并且让他们自己承担相应的结果。比如创造舒适的阅读角落,摆放五彩缤纷的书籍、放置阅读玩偶等,以此鼓励学生自愿读书。
2、帮助学生辨认情境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从而使他们能恰当地进行分化和泛化。比如向学生解释,让他们明白拒绝陌生人的礼物是正确的;但如果父母在场,那么接受这种好意也是安全的。比如让那些有高考焦虑的学生相信,这次考试和其他考试是一样的。
三、学习的方法是多样的,人们的学习并不都是无意识的,实际上,人们会积极地操纵环境,这些有意识的行为被称为“操作性条件作用”,比如“强化”,即利用行为结果增强行为。比如每周一次的的小测验,这是定时距强化;突然的测试,这是变时距强化。
许多心理学家建议,教师应该强调学生的积极方面---表扬学生的良好行为。当教师认真、系统地表扬学生时,学生会出现积极的结果,但仅仅说些表扬的话并不能改善行为。要想行之有效,还需要做到:(1)在被强化的行为发生后立即给予表扬;(2)清楚地说明正在被强化的行为是什么;(3)表扬要真诚,是对学生良好行为的真诚认可。
四、学习是为了改变,“有效的教学传递”研究发现:简明扼要、清晰明确,并能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陈述优于提问,和学生保持目光接触,然后给予学生指导要优于你的大声喊叫。
五、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很多,著名的有“普雷马克原理”,该原理认为,更受学生偏爱的活动可以作为不太喜欢的活动的强化物。“首先,做我想让你做的事情,然后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喜欢运动,那么,先把我的作业完成,然后就可以运动。这个原理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实践。
六、不论你在增强积极行为时多么成功,但总有些时候需要处理一些令人讨厌的行为,这要么是因为其他方法无效,要么是因为行为本身很危险,需要立刻采取行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有很多解决方法可以采用,比如负强化(学生行为改善,所处不愉快情境也将改善)、训斥(批评错误行为)、反应代价(失去强化物的惩罚)和社交孤立(让捣乱的学生离开教室)。
七、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有能力进行独自学习。没有人可以替他人学习,学生要自我管理,首先要设定学习目标,其次自我监督和评价进度,最后是自我强化。
2018.06.18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