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这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也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普通百姓,似乎没有人敢公开予以反对。
做父母的爱护自己的子女,应当为孩子们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舍弃自己的性命,才配恩深似海;做儿女的,应该孝敬父母,为赡养照顾老人尽心竭力,流血流汗在所不惜,仍曰寸草春晖。
这一切不仅与血缘关系密切相关,也与传统美德的影响有关,更与各个时代的法律规定以及统治者的倡导有关。几千年来不曾发生大的变化。
做父母的遗弃摧残子女,做子女的对父母忤逆不孝,必然会遭到知情人和社会舆论的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以便最大限度维持家庭关系的稳定和社会关系的和谐。
故从表面上看,从大局来讲,尊老爱幼作为既考虑向下又考虑向上、父母与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相互对应的,虽有先后顺序和能力强弱之分,但绝无轻重主次之别。
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围绕着尊老爱幼、抚养和赡养这个话题以及社会现实,一个崭新的认知正在年轻一代,尤其是尚未婚嫁的青年男女中间形成并付诸实施。
这个正在迅速传播扩散开来的新认知,一举颠覆了自有人类以来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所赖以存在的认识基础。令无数做父母的惊诧不已,尽管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状态,仍然难以一下子完全接受。
笔者虽然一开始接触这种“谬论”时也曾严重不适,但仔细思考研判之后,觉得这种“谬论”还是有一定的道理。故而在慨叹之余,认为有必要公诸于世,引起全社会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以便早做准备,做出长远的规划和应对。
当然,如果认为笔者的此文也是“谬论”,完全可以批判,充耳不闻或者弃之于垃圾堆便是。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新鲜认知呢?
众多年轻人私下里认为:所有的父母把子女带到人世,是父母寻欢作乐的结果,是一厢情愿的产物,并没有征得儿女们的同意。因此父母有铁定的义务对儿女们负责,应该竭尽全力让自己的子女生活得快乐幸福,健康平安。
如此一来,父母生儿育女的责任和义务比天高比地还厚,而不是抚养子女长大成人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
这个根本性认识的转变,有错吗?仔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过去没有能力计划生育,父辈因为性生活的需要,所以能生就得生,生了就得养。即便后来有了避孕节育的能力,量力而行,也是父母做主的事情。年轻人认为,为什么还要感恩戴德一辈子呢?这个根本性认识的转变,既加重了年轻一代对生养孩子的负担,影响了生育的积极性,导致生育率显著降低,而且深刻影响到了赡养父母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个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养老政策的实施和推进,已经让“养儿防老”成为过时的观念。许多有退休工资的老人不仅足够自己养活自己,还要扶助儿孙一部分。
另一方面是年轻人的生活负担过重,当他们在上述新认知的指导下履行自己的义务时,十分自觉的甚至在攀比心理的作用下无上线地提高了生育和抚养的标准。有些人竟然把孩子未来生活的房子车子票子全部计入其中,认为生养一个孩子没有几百万甚至千万元的积蓄或者挣钱能力,就不要打算生孩子。这种状况,与此前祖祖辈辈关于生儿育女的认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却用了不到一二十年的功夫。 虽然在近三十年来,笔者发现有一种重心向下转移的大趋势。即尊老养老这个向下的责任和义务正在一代一代减轻和弱化,这个趋势是从50后60后首先开始的。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上辈人的优良传统,既要一如既往地孝顺父母,用真金白银赡养父母,又要按照时代进步的节奏抚养扶助我们的子女,包括孙子辈生活得更加幸福和美好。
我们能切身体会到儿女们的重心向下,抚养教育子女的付出和奉献远远超过了向上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但当爷奶的一辈始终无怨无悔。不会认为重心向下有什么错,而是大力支持,不是说隔辈亲吗,儿女疼爱他们的子女,自然求之不得,虽偶有醋意,但还是十分欣慰。
几乎天底下所有下一代生养孩子都会大操大办过个满月或生日什么的,但给老辈人过生日祝寿的却越来越少,在众多年轻人的心目中,甚至认为可有可无,必要性不大。这就是典型的重心向下,向上的那份责任和义务正在淡化。
而今,当上述新认知逐渐普遍化大众化之后,应该预示着向上的义务和责任正在逐渐消失。尊老敬老和养老,大多变成了精神层面的寄托,而不再是一种全方位的义务。
如果这样代代相传下去,倒也公平合理,各自只承担抚养子女的义务,倒也互不亏欠。要说辛苦或者不公平,就是亏欠了上承下转的一两代人,他们恰好遇上这个时代的大变迁。那是法妈没法了,只有乐观地去面对。
笔者最为担心的不是自己,俺的儿女都挺孝顺,晚年生活的确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但这个新认知已经关乎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故不得不振臂高呼,希望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尽早制定应对之策。